第605章:天下人都不认可我吗(1 / 2)

京师,启蒙部。

烛火在青铜灯盏上摇曳,映得魏昶君的面容半明半暗。

他端坐案前,手中朱笔未动,只是冷冷注视着站在阶下的夜不收百户。

“禀里长,青石子与洛水已启程。”

夜不收双手呈上密报,嗓音沙哑。

“西安府第一批红袍二代共二百七十四人,其中自愿者三十七人,余者皆押送。”

魏昶君接过竹简,指尖划过墨迹未干的名单。

“自愿者都有谁?”

“河道书吏之子陈守业,携《水经注》赴哈密,战殁百人卫之女赵红鸢,往库尔勒,寒门学子孙明远,辑《西域植物考》随行......”

魏昶君眼中目光复杂。

“还有百人卫的女儿?”

“是,其父战死后,尸骨未归。”

室内一时沉寂,唯有灯芯爆裂的轻响。

夜不收继续道。

“另有天工院匠户李铁锤赴阿克苏冶铁,知县之子徐文焕......”

“徐文焕。”

魏昶君念叨着这个名字,冷笑一声,此人的奏报他也看过。

“可是那个抱《论语》哭嚎的?”

“正是,但出城十里后,他撕了书,向孙明远求教医方。”

魏昶君面无表情。

他起身走向壁挂的巨幅疆域图,朱笔在哈密、库尔勒、阿克苏三处各画一个血红的圈。

“传令。”

声音如铁石相击。

“自愿者抵达后,月俸加三成,抗令者家属连坐,三代不得入仕。”

夜不收点头。

“遵命!”

“还有。”

魏昶君突然转身。

“告诉赵红鸢。”

“她父亲的坟,我们会立在哈密最高的烽燧上。”

她得做个榜样。

烛火骤暗,再亮起时,阶下已无人影。

唯有一枚带血的马蹄铁留在原地,那是夜不收从西域带回的。

魏昶君背对着大门,站在巨幅疆域图前,手指缓缓划过北海的位置。

夜不收刚刚退下,门外却又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报!”

又一名夜不收站在阶下,声音紧绷。

“里长,民部、监察部、启蒙部,共计二十七位官员,联名请辞。”

魏昶君的手指顿住了。

“理由?”

“他们说......”

夜不收喉结滚动。

“说里长苛待功臣,寒了老臣的心。”

魏昶君缓缓转身,烛火映照下,他的面容如铁铸般冷硬。

“让他们进来。”

启蒙部大堂内,二十余名来自不同部的老臣肃立。

民部官吏周肃,这是昔日蒙阴周愈才的族亲,如今他摘下乌纱帽,双手捧着,声音发颤。

“里长,老臣......老了。”

他身后,监察部左都御史苦笑。

“我们这些人,跟着里长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如今却要眼睁睁看着子孙发配边疆......”

“所以尔等这是,要来逼宫?”

魏昶君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众人面容骤然苍白。

“不是发配。”

魏昶君淡淡道。

“是历练。”

“可他们才十六七岁啊!”

红袍军一名千人卫面容苦涩。

“我那孙子连马都骑不稳,您让他去奴儿干挖参?!”

魏昶君的目光扫过众人。

“所以呢?”

一阵沉默。

启蒙部侍郎黄道周突然跪下,老泪纵横。

这位崇祯六年慕名而来的老儒生这些年算得上尽心竭力。

“里长,我们不是要违抗您的命令......只是,只是求您给条活路啊!”

他这一跪,满堂老臣纷纷跟着跪下。

烛火摇曳,照得他们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大堂外,聚集的官吏越来越多。

有人低声议论。

“听说连蒙阴的民部官吏都要辞官......”

蒙阴,谁都知道,那是里长的发家之地。

“监察部那位的儿子可是独苗啊,真送去西域?”

“里长这次......太狠了。”

夜不收们按着刀柄,警惕地盯着人群。

气氛凝重得仿佛下一刻就会爆发冲突,但奇怪的是,没有人怒骂,没有人嘶吼。

这些老臣只是跪着,沉默着,用苍老的眼睛望着魏昶君。

那不是仇恨的眼神。

是委屈。

是心寒。

是我们为你出生入死,为何连子孙都不能保全的不甘。

魏昶君看着他们,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