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息五年时间,但百姓的生活因为大旱的缘故,依旧十分疾苦,哪怕城内的市民都身穿陈旧衣裳,面有菜色。
如今不过三年时间,市民却大多穿上了绢帛与布鞋,每个人都面色红润,小腹微微隆起,十分富态。
“这才三年多时间,变化竟如此之大……”
“莫不是为了颜面,故意如此?”
渤海的官员们均在猜想,而裴颋的脸色则是愈发凝重。
好在不多时马车便停在了某处衙门面前,裴颋及左右副使被迎入其中,其余官员则是被带往了驿馆休息。
裴颋及左右副使被带入衙门后,不多时便在正堂见到了端坐高位的耿明,以及坐在耿明下方的四名都尉。
“下国使臣,参见和政郡王……”
裴颋等人按照来时官员的介绍,主动对坐在主位的耿明行礼再拜。
耿明作为刘继隆那群老兄弟中最安分守己的几人,其爵位自然是异姓可封最高的郡王,此外还兼任五军都督府中东军左大都督,东海海军都督等官职。
对于如何对待裴颋等人,他早已有了盘算,故此他平静颔首:“入座吧。”
在他示意下,裴颋三人先后入座,而裴颋入座后,便忍不住询问道:“敢问和政郡王,朝廷为何于渤海置如此之多的战船,并且还要在北边大谢戍与乌湖戍修筑城池与石堡?”
他倒是开门见山,但耿明就喜欢与他这种开门见山的人交流,因此在他询问过后,耿明便依旧平静道:
“陛下曾言,辽东亦是大汉疆土,不控辽东,无法驱逐契丹与奚等胡虏。”
得知大汉果真要收复辽东,裴颋的脸色十分难看。
从今日的经历,他已经大概知晓了李居正所言并非虚言,更是看出了大汉在海上的实力。
哪怕将渤海所有水师调来渤海与大汉交战,也不过是徒增数千海上浮尸罢了。
若是在海上挡不住,那自然等不住汉军登陆辽南。
只要汉军登陆辽南,渤海就必须得在辽南集结数万兵马。
尽管渤海还能在国内征二三十万兵丁,但以武库中的甲胄军械,顶多能在如今十万常备兵马上拉出七八万甲兵。
十七八万甲兵的后勤,起码要上百万人供应。
若是渤海与大汉在辽南交战,以辽东二十余万百姓的数量,肯定是无法为大军供给钱粮的,只能退到辽东、玄菟(沈阳)等城。
哪怕能僵持住,可西边还有契丹,南边还有新罗,北边还有室韦……
这些国家不会放过与大汉一同肢解渤海的机会,而渤海国内部的矛盾已经十分严峻,面对这种多面来攻的战事,注定坚持不了多久。
要么他们就像昔年武王那样,尽快挫败汉军,然后迅速回击室韦,如此才能让契丹和新罗不敢动兵。
要么他们就只能将辽东让出,进一步加剧内部的矛盾。
后者显然不可能,前者则更是困难重重。
如今的渤海,可拉不出武王那般的人物,便是军中颇具威名的李居正都不建议与大汉开战,其它将领恐怕更加不如。
“朝廷不想与渤海开战,一是因为渤海郡王恭顺,二则是朝廷需要用渤海来制衡室韦、契丹。”
“陛下有言,辽东军民可供汝等迁徙,但辽东必须还给朝廷。”
耿明开门见山说着,裴颋闻言便已经知道谈不拢了,忍不住道:
“吾国控弦三十万,拥民三百万众,朝廷就这般肯定能吃下辽东?”
“呵呵……”
面对他的威胁,耿明忍不住笑了出来,其它都尉也纷纷跟着笑了起来。
他们的轻慢令裴颋身旁的两名副使脸色涨红,紧攥拳头,而裴颋则是依旧面色如常。
待到耿明笑声停止,裴颋本以为耿明会与自己说几句话,却见耿明看向都尉道:
“会濂,汝带裴大使去北城,让裴大使看场戏吧。”
“是!”年纪不过三旬的将领作揖应下,随后便看向裴颋三人:“裴大使,请……”
裴颋不明所以,但还是看出了耿明的轻视,于是带着好奇跟随这名将领走出了衙门。
他们乘车往城北赶去,不多时走上城北城头,并借此登上城楼最高处。
站在此地,可以清楚将港口内外上百艘战船尽收眼底,故此裴颋以为耿明是想用这些战船来压倒自己。
不过不等他开口,那名将领便示意身旁的几名旗兵,随后便见旗兵拿着两丈高的大旗挥舞起来。
在大旗挥舞过后,原本还在休息的那些战船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先后调转船舷,将船舷对准了海滩上的一座石堡。
那座石堡显然是新建不久,虽然规模不大,但胜在坚固。
“哔哔——”
刺耳的木哨声响起,层层传递而去。
“轰隆隆!!”
瞬息间,海上的战船先后升腾硝烟,紧接着宛若雷霆的声音再度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