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后,天下二十余万众僧道哀怨,亦或者苦读佛经,亦或者提前还俗,还有甚者则是准备去吐蕃闯荡。
纵使有僧道与其信徒不满朝廷作为,却也不敢直接反对朝廷,只能在背后悄悄抱怨。
如此情况下,朝廷将天下诸寺的耕地尽数收归,近六百余万亩僧道耕地的数量令人瞠目结舌。
这么多耕地,便是雇佣佃户都需要最少六十万佃户才能耕种,可以说是三名佃户供养一名僧道。
对于收回朝廷的这些耕地,刘继隆将其直接分给了耕种的佃户,并令有司及都察院巡察,若遇僧人威胁佃户勒还土地之事,即将僧人发配边塞,以屯户身份开荒。
随着有司按照朝廷敕令作为,很快便有不少僧人被发配边塞,其余僧众见状只能紧闭山门,更加刻苦研读佛经,准备在来年佛诞节中通过科考,取得度牒。
在他们的刻苦研读下,洪武五年如期而至,距离较远的僧众开始提前前往诸道治所准备科考。
当他们抵达各道治所并被祠部官员安排入住后,佛考也准时在佛诞节这日开考。
令所有僧众始料未及的是,佛考中的内容明显比唐代佛考的内容更为繁杂,除了主要的佛经外,更是还有冷门的《阴持入经》、《安般守意经》、《光赞般若经》等佛经。
在见到这些佛经内容时,不少僧人便已经泄了气。
科考结束后,许多僧众根本没有等揭榜就直接离开了道治,而当揭榜后,不少僧众更是心如死灰。
每道上榜者不过二百余人,可参考者却足足有上万人。
一时间,僧众气恼,甚至有冲击衙门之举,但很快都被举着大棒的州兵追上,三棍便将他们打回了高僧形象。
带头冲击衙门的僧人被判流配边塞还俗,而其余僧众则是被驱离。
随着佛道会考结束,具体的情况也被送到了洛阳。
“五千二百余人通过,稍多了些,倒是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能将佛法精通的高僧真人。”
七月洛阳紫薇城贞观殿内,身着常袍的刘继隆拿着这本由祠部送来的奏表,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
近三十万佛道,第一年只通过五千二百余人,这在旁人看来已经十分苛刻了,但刘继隆却觉得刚好。
殿内的李商隐、崔恕、萧溝三人面面相觑,只觉得自家陛下是真的准备将僧道控制在几万人。
“陛下,如今两畿八仓四库皆已蓄满钱粮,然秋税尚有三个月便要征收运抵,臣以为可再修四仓二库。”
李商隐缓缓开口,而他所说的这些,代表了两畿存储的钱粮已经不是个小数目。
“准!”刘继隆不假思索答应下来,同时询问道:“八仓四库所积蓄钱粮几何?”
“粮一千六百余万石,钱帛锦缎及金银奇珍折色不少于一千五百万贯。”
李商隐恭敬回答,同时补充道:“天下有司仓库及常平仓共积蓄二千二百万石,四百余万贯。”
开国五年,两畿的仓库都存不下钱粮了,而地方有司存储钱粮更是不少。
这些钱粮,自然是需要用到实处的,不然便只是取之于民,而无法用之于民。
不过如此多粮食,起运并不方便,而天下铜钱虽多,但比起人口来说还是太少。
朝廷眼下最应该做的,是推动白银货币化,随后便能派出舰队让日本继续保持恭顺和臣服。
日本眼下应该是在平安时代,人口在五六百万左右,与汉军相比兵器落后。
如果要出兵攻打,最好的路线就是拿下辽东和新罗,走对马海峡登陆九州岛后北上北岛。
其次可以选择明代郑和下东洋中走浙江直接渡海前往日本本岛,但这条路线对于补给难度有些大。
如果中途发生海难,以日本的农业根本无法维持汉军作战。
因此出兵推翻日本统治,这对于大汉来说成本太高,且难以持续,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人钱两空。
倒是完全可以类似西域的驻兵方式将石见、佐渡等未开发的金银矿占据,以分红的方式分给日本王室,联合日本王室来掣肘地方上的贵族势力。
这么做的话,驻兵就不需要太多,只需要保护好银矿和京都就足够。
只要驻兵几千,再雇佣矿山附近的日本百姓为矿工,利用黑火药和灰吹法来冶炼,仅凭石见、生野两处银矿,每年就能向中原输入超过二百万两白银。
只需要十几年时间,便能将白银推动为货币。
想到此处,刘继隆目光看向站在金台上的敬翔、谢瞳等七人:“东海海军如今操训如何了?”
敬翔等人闻言,目光纷纷看向谢瞳,因为他主要负责整理军务机要。
谢瞳站出来对刘继隆作揖:“回禀陛下,海军练兵两万,如今有三千料福船十艘,两千料海船二十艘,福船四十艘,一千料海船六十艘和福船八十艘,计二百一十艘。”
“自开春以来,东海海军便在渤海的大谢戍与乌湖戍等岛屿修建石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