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知道刘继隆为了让陇右重新繁荣,不知耗费了多少精力。
“若是如陛下所言,真的要将辽东与三韩,乃至岭西、湖南、黔中及南蛮的地方重新收回汉家,不知要迁徙多少百姓前往,耗费多少钱粮赋税”
“确实会耗费不少。”刘继隆微微颔首表示认可,继而推测道:
“若是要控制辽东三韩,必须与渤海、新罗开战,还需要荡平奚人和契丹人。”
“先后起码要打四场大的战事,调动兵马不下二十万,而打下这些地方后,还需要迁徙最少五十万百姓才能掌握这些地方。”
“西南的南蛮,恐怕需要三代人不断努力,迁入数百万人口进入南蛮,遍布黔中、湘西、岭西及安南等地。”
“好在剑南、山南东、西两道有五百余万百姓,眼下便能先从黔中、湘西着手。”
“倒是岭南道想要迁入百姓,只能从湖南、江西等处迁徙,略微有些困难。”
“不过听闻此前江南战乱,不少百姓逃入福建,而福建可谓九山半水半分田,能耕种的土地不多,倒是可以将这些百姓迁往岭东和安南。”
这个时代的福建,由于沿海许多平原还没有冲刷出来,故此能耕种的土地并不多。
只要朝廷愿意出船出粮,迁徙福建百姓去安南与岭东的耗费虽然大,倒也不是不可能。
“殿下雄心不减,只是还希望体恤民力,莫要劳苦百姓。”
“自然……”
封徽素来支持刘继隆,但眼下也不得不劝说起了他,可见他的这些计划十分宏大。
迁徙数百万人,哪怕刘继隆口口声声说需要三代人来进行此事,但封徽还是担心刘继隆操之过急。
只是刘继隆有自己的主见和打算,单说眼下四十万人口正在不断迁入岭南来说,他需要做的就是把剑南道及山南道的那些世家豪强都解决,随后发配黔中。
黔中的情况,王建已经奏表了刘继隆,可以说被高骈经营的相当不错。
但从当地的汉口和土蛮比例来说,刘继隆想要迁徙人口进入黔中的难度,比数百年后的朱元璋还轻松数倍。
当地的苗瑶土蛮经过高骈的血腥镇压,死难者十数万计,许多河谷和平坝都被汉人移民占据。
后来鲁褥月裹挟黔北百姓南下黔南,虽说大部分百姓都逃往了黔北,但也有少数在黔南安居下来。
以王建奏表的黔中道人口,虽然尚未登籍造册完全,但汉口就至少三十七万,而苗瑶群蛮则在三四十万左右。
三十七万汉口,想要养活王建所部万余兵马并不困难,况且黔北许多州县几乎被鲁褥月搬空,因此可以迁入十余万百姓来充实这些地方。
以山南西道、剑南道和山南东道的世家豪强规模,只要牵连足够,迁入十几万人口并不算什么。
至于史书上的那点恶名,刘继隆根本就不在乎。
无非被骂几百年,等到几百年后的后人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时,自然会夸赞他。
更何况他还不至于像武帝那般,将天下折腾的人口逃亡隐匿过半。
想到此处,他轻轻拍了拍封徽的手:“早些休息吧。”
“是……”
在刘继隆示意下,夫妻二人很快便吹灭了烛火,安静休息了起来。
倒是在他们休息的同时,豆卢瑑与裴澈、张直方等二十余人齐聚豆卢瑑宅邸之中,每个人都脸色难看。
“工部的政令倒是不慢,不过区区两三个时辰,便已经开始招募工匠与民夫,开始在上阳宫勘察宫殿了。”
豆卢瑑侃侃而谈,阴鸷的扫视堂内众人,同时补充道:
“以工部的图纸来看,恐怕这规制不过王府大小的上阳宫,只需要两个多月便能匆匆完工,届时太宗基业便毁于某等手中了!”
他这话令不少人动容,毕竟太宗已经成为了大唐的精神象征,这种话无疑能激起更多人的愤慨。
“希真兄不妨开口,只要某等能做的,无有不允!”
“是极!”
“太宗基业,断不可毁在你我手中!”
群臣七嘴八舌的说着,豆卢瑑眼见效果达到,当即便沉声说道:
“刘继隆此举,倒也算是帮了某等大忙。”
“上阳宫在城外,只要某等动手,便能轻易带天子南下。”
“南边的事情,某也已经安排好了,只要能离开洛阳,便能重建大唐。”
在场众人,有才之士甚少,大多都是群不得志的臣子。
如今见豆卢瑑什么都安排好了,他们也不疑有他,纷纷颔首表示信任。
豆卢瑑见状,只是与众人说道:“某需要诸位联络诸位所联系到的那些有识之士,等待某贴发诸位宅中,便是某等动手之时!”
“眼下东畿兵马不过三万,其中两万分驻东畿各处,洛阳城内只有北衙六军及数千金吾卫。”
“只要诸位按照某帖中所做,定能重挽大唐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