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张瑛劝进(2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4983 字 18天前

听到李阳春这番话,张归霸几人纷纷应下。

其中庞师古听出了李阳春的意思,那就是让他好好监视高钦。

刘继隆既然承诺了要给高钦职官,那李阳春自然不可能隨便给个职官打发他。

潮州有不少地方地势平坦,適合军垦,因此以庞师古为主,以高钦为副是最佳的。

见他们都应下,李阳春指点道:“某会从岭南的降兵中拨万人及其家眷前往岭西,另调两万新卒隨从而去。”

“潮州则是会安置福建那两万多降兵和其家眷,有新卒五千协从。”

“安南如今有三万余兵马,但等到入冬后会调离两万前去岭西平叛,因此除了那四五万岭南籍贯的降卒及其家眷外,还会调五千兵马协助。”

“如此算来,安南便有一万五千兵马,火炮会调五十门前往,另外五千多南海水师也会隨时驰援岭南。”

“这些地方都有些蛮荒,但汝等莫要气馁。”

“殿下承诺过从明岁开始会不断迁徙江南等处百姓前来岭南,而且在此军屯也算正功。”

“军垦眼下分为岭西、岭东、崖琼、安南四处,崖琼等待入冬后,某会提兵收復。”

“以殿下敕令,四地情况不同,每年开垦的定额也有高低,只要完成定额,即记功一次。”

正功即军功,而每年只需要完成军垦的定额就能记一次军功,按照职官考核,记功三次便可拔擢一级。

这样的待遇可不算低了,足可见刘继隆到底有多么重视岭南的开发。

“敢问都督,各地军垦定额是多少”

葛从周作揖行礼询问,其余人也纷纷注目起来。

李阳春波澜不惊的与眾人解释道:“岭东及岭西两处分得人口最多,每年定额开垦二十万亩,安南与琼州定额五万亩。”

眾人闻言算了算,刘继隆定下的军垦定额,基本是根据人口来定下的。

迁入二十万军垦人口就定二十万,迁入五万就定五万。

按照这么说,刘继隆起码要在未来一年时间里,向岭南迁入五十万人口。

除了眼下的四十万降卒及其家眷外,刘继隆还得想办法迁徙十万人前来。

“末將定不辜负都督信任!”

葛从周等人听到这难度不算很高的定额数量后,纷纷鬆了口气,朝著李阳春作揖行礼起来。

李阳春见状只是与他们普及了他从刘继隆那学来的许多岭南知识,眾將也学的十分认真。

在他们的交流下,岭南的前景也似乎变得可观了起来。

只是在他们交流后不久,邓儼、刘松二人便从远处走了过来。

见到二人到来,李阳春便与葛从周几人吩咐道:“先下去准备吧。”

“是!”葛从周几人自然也看到了邓儼他们的到来,也知道几人要谈些不能听的事情,於是作揖后快速离开此处。

邓儼、刘松与几人擦肩而过时,还下意识朝他们点了点头。

双方相互点头打过招呼后,便见他们继续朝著李阳春走来。

“挈彪。”

二人靠近后,便称呼起了李阳春表字,以示亲近。

见李阳春頷首,他们才看向了城外那热火朝天的开荒景象,隨后皱眉道:

“殿下对这群人还是太好了,昨日又有一百多人逃跑,都被抓了回来。”

“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兵,依某所见,高駢等人虽然表面臣服殿下,但只是口服心不服,迟早有一天要生出事端。”

刘松话音落下,邓儼也皱眉道:“这杨行愍和李播投降较早,且帮助我军牵制了高駢他们,得以担任观察使倒也没什么。”

“那高駢与某等一直为敌,殿下却依旧保留他的郡王和检校散官,是否有些寒了弟兄们的心”

“某等拼死拼活与他们交战,阵歿七千多弟兄,却依旧待他们如此,让阵歿的弟兄如何看待”

二人前来表態,不过他们的態度也代表了绝大部分南征將士的態度。

他们都觉得自家殿下对这些降將有些太过宽容,且照顾太过了。

面对他们的质疑,李阳春却似乎早有预料,平静反问道:“临州课堂上学的东西,莫不是都忘了”

“该拉拢的时候拉拢,该剪除的时候剪除。”

“如今天下初定,南边很多地方都尚未掌控完全,自然需要先安抚他们。”

“等南边彻底太平了,到时候尔等再看那群人的结果便知道殿下的心思了。”

“不过那个时候,恐怕就该改口称呼为陛下了……”

隨著李阳春话音落下,邓儼二人面面相覷,表情复杂。

二人似乎並不相信李阳春的话,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家殿下无论在什么时候,似乎都是个“好人”。

见二人不信,李阳春也没有过多解释,或者说担心言多必失。

他在课堂上与刘继隆相处了五年,事后又下乡从军十三年,几乎每时每刻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