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过后便是天复二年(乾符四年)。
他已经用尽了手段,可双方实力差距着实太大,他高骈有意做王导,可刘继隆却让他成了南陈的江总、萧摩柯。
“天意弄人……”
高骈心底自嘲起来,片刻后才勉强振作看向高钦:“我军还有多少兵马钱粮”
见他询问,高钦面露囧色,在他目光下艰难道:
“我军眼下兵马算上安南则近十万,若是除去安南则只有八万余兵马。”
“后方粮草只够维持大军四个月所需,可收获早稻却要等到五月末。”
“此外,库中金银钱帛不足十七万贯,勉强够发半年军饷,但半年后……”
高钦不知道该怎么说,高骈听后却缓了一口气,只要不是现在短缺钱粮便可。
“此事吾知道了,汝告诉诸州,严防死守即可,耗到入夏后,叛军主力必然后撤,我军压力骤减。”
“是……”
见自家阿耶这么说,高钦便不再多说其他,只是恭敬行礼,作揖离开了此处衙门。
在他走后不久,城外的炮声再度响起,高骈只觉得思绪杂乱,浑然没有了此前的锐气和心气。
他自然清楚眼下他还有兵马,可以与刘继隆谈判后,为自己争取更多投降后的待遇。
只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坚持什么,总之他不想这样投降刘继隆。
在他沉思之余,随着时间推移,新年的爆竹声开始在长江以北的地界作响,新的一年也如期而至。
“噼里啪啦……”
火盆里,看着被大火烧得噼啪作响的爆竹,刘继隆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奏表。
“挈彪收复江南,眼下将北兵留驻江南,率四万江淮兵进驻福建。”
“陈瑛率北兵驻江西,王式率四万江淮兵南下虔州,逼近韶州。”
“曹茂和陈靖崇那边调四万北兵撤回江北,以原山南东道兵马和四万江淮兵为主,集兵十万继续攻打岭南。”
“王建所率三万的东川兵马应该能适应岭西的气候,让他继续带兵攻打岭西,若是军队因当地气候而出现伤病则从曹茂、陈靖崇处抽调兵马。”
眼下已经是乾符四年,刘继隆也开始要安排大军交替向南攻打了。
再过一个月,岭南的气温就会开始回升,只有江淮和巴蜀的兵卒能稍微适应,军中的北兵是肯定适应不了的。
提前将他们撤回,也是为了保护他们,不然以如今的手段,恐怕难以将其挽救。
这么想着,刘继隆目光又看向了正在写起居注和敕令的敬翔:“朝廷那边,征募了多少蜀中官吏”
“一千二百四十六名官员,五千六百二十四名吏员。”
敬翔不假思索的报出,随后说道:“以开元旧制,长江以南有七十九个正州,四百五十个正县。”
“除去黔中道和剑南道,另有九十二个羁縻州。”
“这些羁縻州的刺史、都督由各地部落首领世袭,户籍不入户部。”
敬翔自招降张吉归来后,并未提及自己的功劳和擢升,而是继续做着起居郎的事情。
为了应对刘继隆的询问,他早就将关于江南的各种制度典籍牢记于心,只要刘继隆询问,他便能脱口而出。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人的,而敬翔无疑就是这种人。
“这点官吏,想要掌握整个江南还是不够。”
“往后三年,东川能选出多少官吏”
刘继隆继续询问,敬翔则是大致推算道:“吏员约在万五左右,官员则是得看各地选材情况,约莫不会超过四千之数。”
见他这么说,刘继隆便知道自己还需要稳住江南世家豪强最少三年时间,三年后他才有资格对江南世家豪强动手。
只是三年时间太久,自己不可能三年不回洛阳,因此他就只能想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件事了。
想到这里,他深吸口气道:“若是将已经适应了江淮的官吏调往江南,将东川的官吏调往湖南、江西、福建和岭南,情况又如何”
敬翔听后,脑中思绪万千,不多时便作揖道:“若是如此,起码能掌控大半,只需要等今年岁末从东川官学继续征募官吏,就能将这些湿热地方彻底掌握在朝廷手中。”
“不过……”敬翔迟疑片刻,刘继隆侧目看向他,眼神鼓励着他说出口。
见刘继隆鼓励,他这才说道:“殿下所想的自然对百姓有益,但人心不古,臣担心……”
敬翔知道刘继隆想要推翻世家豪强主宰的世道,让平民成批次的走上历史舞台。
可这些平民登上历史舞台后,又有几个人能保持初心
“想说什么就说,不必如此。”
刘继隆继续鼓励着他,他很看好敬翔,而敬翔也没有让他失望,迟疑着说道:
“臣阅览史书,诸如上古之酋领、先秦之贵族、两汉之豪强,南北之门阀,如今之世族……”
“这些人的祖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