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收复江南(2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4733 字 18天前

赵英前去安排刘继隆发下的敕令,敬翔则是带着一队汉军将士便准备乘船直下池州。

从江陵乘船前往池州,前后所需十日,敬翔必须赶在江西战事告歇前劝说张吉投降,如此才能将刘继隆的利益最大化。

在他乘船往池州赶去的同时,作为南征大军主力的陈靖崇则是已经率军从郴、道二州出兵,继续向南边的韶、连、贺、桂、等州分兵攻去。

“窸窸窣窣……”

“砰!!”

明明是寒冬,可南岭山脉却依旧郁郁葱葱,云雾缭绕。

数万大军与民夫在向南前进,每前进一步,便有数十上百的树木倒下,亦或者化作大军柴火,亦或者被运往后方贩卖。

陈靖崇与众将站在官道上,远处便是正在砍伐树木,率领民夫将官道扩宽的汉军。

四万汉军与五万民夫所组成的队伍密密麻麻,可即便如此,面对这广袤无垠的南岭山脉,却还是显得十分渺小。

“这南边的大山确实树木繁多,植被茂盛,野兽横行,不过所谓瘴厉却从未碰到,莫非是以讹传讹”

“莫要胡说,殿下早就说过,冬季瘴厉退入深山,故此才在冬季出兵,你若等到开春乃至入夏,必然瘴气四起。”

“没错,若非如此,殿下也不会让我们不断伐树前进。”

“若非要伐树扩道,我军早就追上了这叛军贼子。”

“伐树倒还好说,就是不知为何要用盐水来洗衣服,穿着难受得紧……”

陈靖崇身后的不少将领都在议论,陈靖崇听后则是看向他们道:

“殿下所下敕令,皆有其原因。”

“尔等好好想想,我军眼下尚未进入岭南,此地便如此温暖,等到进入岭南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此外,当地在寒冬都能如此温暖,若是到了入夏又会如何”

“殿下所下敕令,皆是为了我军将士能顺利还乡,从未有无用功之举。”

汉军常年便被要求不得饮用生水,哪怕是流动的溪水都需要煮开后才能饮用,因此鲜少在野外因为寄生虫病丧命者。

不过来到南方后,当地树木潮湿,很难烤干,所以刘继隆三令五申的要求三军必须饮用热水,不得饮用野外生水,并且以盐水浸泡衣物,不得露出半点皮肤。

这个时代的岭南,除了城池周边,其它地方简直就是热带雨林。

冬季用兵可以躲避诸如毒虫、蚊子和蚂蟥等物,这其中又以蚂蟥最毒。

这些蚂蟥很小,比蚊子还要小上几分,但是却能在人从其旁边经过时,一蹦数寸高,依附在人的脚上和裤子上,且能钻进布料的缝隙中,紧紧依附在人的体表,然后在吸血的同时释放毒素。

只是半盏茶时间,它就能在不知不觉中体型增大数十倍,密密麻麻的依附在人体,将人毒死在睡梦之中。

正因如此,岭南百姓将其称呼为“山鬼”,刘禹锡更是写诗描述“腰斧上高山,裹盐防山鬼”的警惕诗句。

汉军不少将领都是北人,自然不知道在这雨林中蚂蟥的厉害,但陈靖崇却在刘继隆写来的敕令中了解过,所以他十分谨慎。

砍伐树木,焚毁野草,扩宽官道,为的就是隔绝这些毒虫鼠蚁。

想到此处,陈靖崇远眺前方蜿蜒官道和南陵群山,只觉得树木太过繁茂,似乎也有繁茂的坏处。

在他这么想的同时,前方却也有快马疾驰而来,直到来到他身旁才连忙勒马作揖。

“都督,此地距离韶州乐昌县不足二十五里,出山的官道上有叛军垒石筑关。”

“无碍。”陈靖崇闻言颔首,继而对左右询问道:“火炮运抵何处了”

站在他身后的将领闻言,立马上前作揖:“距离此地尚有四十六里,最少需要两天才能运抵。”

火炮沉重,运输速度快不起来,再加上南边官道比较潮湿泥泞,速度就更慢了。

不过两天时间,这倒是符合陈靖崇设想的时间,因此他并未催促,只是对左右吩咐道:

“汝等继续再度督工,两日后大军推进至谷口,届时火炮也刚刚运抵,倒是刚好。”

“是!”左右都尉连忙应下,陈靖崇则是走到不远处的兵卒身旁,从其手中接过缰绳,翻身上马往后方撤去。

在他撤往后方牙帐休息的同时,前军的近万汉军将士则是护卫着数万民夫不断砍伐官道两旁树木,同时用石脂焚烧野草,扩修官道。

原本不过两丈宽的官道,此刻被扩修四丈有余,看起来宽阔异常。

汉军的动向,自然也瞒不过韶州的邝师虔。

相比较南岭山脉,韶州治所的曲江县无疑更为温暖。

邝师虔将塘兵从前线收集而来的情报放下,忧心忡忡:“叛军距离此地不足百五十里,短则三日,长则五日便能抵达曲江。”

“吾曲江之兵马不过万余,如何挡得住数万叛军”

邝师虔忧心忡忡说着,而这时衙门外却再度传来急促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