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老驥伏櫪(万字大章)(4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4744 字 26天前

好在如今关內道的人口还算充足,且平夏部也还没有达到歷史上的那种强盛。

如今的李思恭魔下虽然有不少骑兵,但能穿戴铁札甲的甲骑却並不算多,不过区区数千骑罢了若是面对此前京西北诸镇的局面,李思恭或许还能有所作为,但如今面对汉军动輒数万兵马的威势,刘继隆並不认为李思恭会蠢到和朝廷开战。

他可不是唐宣宗李忱,党项人没有资格在他面前耀武扬威。

南征之前隨手將其收拾,也耗费不了多少时间。

“陇右、关內、河东三道,精骑足有万五之数,討平区区党项,轻而易举,不必担心。”

刘继隆安抚著曹茂,同时也对如今可以轻易动用万余骑兵去討平一方势力的情况生出感嘆。

六年前的他,连一万骑兵都凑不齐。

六年之后,汉军之中骑兵已经不下四万,再过数年则恐怕还能翻一倍。

只是汉军还没有需要动用十万骑兵的对手,骑兵养起来可没有那么便宜。

寻常汉军步卒的军餉在十五贯,调离原籍则是二十贯,而马步兵则是二十二贯,骑兵则是二十五贯。

十万精骑,每年光军餉就得二百五十万贯,更別提照顾军马、乘马的马料和草束了。

杂七杂八算在一起,十万精骑起码要耗费三百多万贯,是如今朝廷近乎两成的財政。

正因如此,维持五万左右骑兵,基本就是刘继隆对於日后北疆的安排了,再多就养不起了。

如今火炮研製的进度越来越快,想来等到天下太平时,自己便可以跳过火门枪,直接研究火绳枪或灯发枪了。

如果能提前把火绳枪或燧发枪弄出来,四五十万军队绝对足够他开疆拓土,守土安民。

“北边有消息传来吗”

想到日后的守土安民,刘继隆便自然而然想到了自古而今,悬掛在中原头顶的两漠之地,

按照原本的歷史,戛斯本就是在最后的大汗死后开始內乱,继而造成两漠近百年的权力真空。

不过如今李克用在漠南搞风搞雨,谁也不知道这廝最后能闹出多大动静。

刘继隆虽然不把李克用放在眼里,但也不想坐视漠南出现敌人,隨意入寇北疆。

唐代虽说修了不少边墙,但始终无法与长城比擬,刘继隆要想不被入寇,就只能不断向北修筑石堡,深入漠南,將日后的战场摆在漠南。

“黑车子部被李克用和奚结部击败,如今逃往了北边的俱伦泊(呼伦湖),李克用与奚结部共同瓜分了黑车子部的草场。”

“依臣所见,李克用兴许会在我军南征时,继续袭扰河套和代北,以此掳掠足够多的沙陀人和韃靶人北上帮助他。”

曹茂將自己的猜测说出,刘继隆听后则是沉吟片刻,隨后才道:

“敕令安破胡,若李思恭就任丰州刺史,党项部迁徙河南,则令他筹备来年北征,不可能李克用及奚结部安定。”

“此外,令斛斯光操训兵马,伺机夺回营州。”

话音落下,刘继隆则回到了主位坐下,继而拿出了一本文册。

“这是此次討平北方诸镇,论功行赏的名录,令人送往洛阳,起草圣旨吧。”

“是!”曹茂起身应下,继而亲自带著起居注郎写好的几份救令走出了小院。

半刻钟后,数队快马疾驰离开河阴县,往洛阳、代北、幽州赶去。

不过两日时间,刘继隆的这份文册便送抵了洛阳。

“里啪啦—”

当庆贺新年的爆竹声齐齐作响,自河阴而来的快马也疾驰进入洛阳城內。

乾符三年的洛阳相比较几个月前,似乎更显几分富庶。

正月的薄雪覆盖了整个洛阳,若在以往的冬季,伊水以南的平民区百姓,基本都是穿著塞入柳絮的麻衣。

时至如今,哪怕是这些普通的百姓,却也能穿上一身价值三百枚钱的羊毛褐,可见刘继隆以工代賑的政令,利惠了多少平头百姓。

只是人始终是不知足的,昨日身穿柳絮麻衣时,便期盼穿上羊毛褐。

待到今日穿上羊毛褐时,便期待明日能穿上羊绒袄,后日能穿上鹅绒袍了。

“今年这天倒是比去年冷了些。”

南衙政事堂內,高进达呼出一口雾气,伸出有些僵硬的手在铜炉边上放了几个呼吸后再收回。

前来处理政务的陆龟蒙见状,不由得看向政事堂內官吏:“为何不为火墙多放柴火”

“已经放到最多了”

两名郎中开口回復,高进达则是摇摇头道;“这政务堂太大,火墙还是不行,明年开春后让人弄个火炕便好了。

在他这么说后,陆龟蒙便不好再说什么,而此时堂外也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高进达抬头看去,但见张延暉拿著几份敕令与文册前来,连忙起身迎接。

“高相,这是殿下前日发出的敕令。”

张延暉呈上敕令,高进达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