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西进南讨(3 / 6)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3101 字 8天前

了刘瞻。

朝廷自然不可能有错,那错的人便是秦宗权了。

“陛下,臣以为秦宗权毕竟为收复了蔡州和唐州,也算是将功抵过,相信即便是刘相,也不会为难他的。”

“再者,宗权粗率武人,性格率暴鄙吝,情有可原。”

路岩主动开口引导舆论,这让堂内的官员面面相觑,不知道该随从路岩,还是应该为刘瞻报仇。

张议潮站在人群中,心里却如明镜般清楚。

秦宗权手中兵马不少,如今又占据唐州和蔡州,如果朝廷能趁机收复陈州、颍州,则可将黄巢拦腰斩断。

黄巢若是有准备,恐怕已经在拉拢秦宗权了。

如果朝廷这时对秦宗权论罪,必然将秦宗权推向黄巢。

因此为了大局,眼下最好的结果就是让秦宗权功过相抵,不再继续追究下去。

路岩虽说贪婪无度,但大局还是有的,他很清楚大唐倒下,自己就没得贪了。

正因如此,他才会主动开口维护秦宗权……

想到这里,张议潮忍不住在心底叹了口气,同时想到了远在长安的刘继隆。

关东的惨状,他如今已经见到了,故此近来时时想起刘继隆曾与自己说的那些话。

如今看来,大唐即将倾倒,似乎只有刘继隆才能接任天下。

“陛下,臣附议……”

三品以上官员中,不乏有大局观的官员,他们都清楚眼下不是追究秦宗权的时刻。

因此在路岩开口后,他们便纷纷表态了起来,而其他官员则是纷纷沉默。

“既然如此,暂授予秦宗权蔡州刺史兼防御使之职,令使相萧邺尽快操练兵马,好生治理唐州。”

李漼暮气沉沉的说着,话里话外都是将秦宗权限制在蔡州,同时收复唐州。

唐州被王仙芝、黄巢、秦宗权霍霍不堪,眼下估计也没有什么人口了,秦宗权也不会为了一个唐州和朝廷翻脸,算是李漼能想到的最好结果了。

至于刘继隆占据邓州的事情,李漼没有说,群臣也很有眼力见的没有提及。

反正这几个州已经被黄巢和王仙芝打烂了,刘继隆想要就给他吧。

眼下当务之急是围剿黄巢,而非得罪好不容易和解的刘继隆。

如此想着,李漼继续开口道:“传旨,以张思泰为天平军节度使,置义胜军于浙东,辖杭州、越州、明州,以董昌为节度使。”

局面如此,李漼不得不安抚作乱的天平军和浙东军,同时对于南边的高骈,他也决定释放些善意。

“传旨,以高骈暂制洪州,编练水师,防备黄贼南下。”

“裁徐州团练,置感化军,辖徐泗四州,以曾元裕为节度使。”

“朱温反正,深明大义,赐名全忠,以其为楚州刺史兼任防御使。”

“令曾元裕、朱全忠二人整顿兵马,待北粮南运后,出兵收复淮南诸州。”

“再传旨给宋威,以其为浙西行营招讨草贼使,以浙西钱粮募兵操训,不可让贼军南下侵犯江南。”

李漼三言两语间,便把诸镇眼下的问题给安置好了。

不过这都是他拖了太久的结果,若是早早处理,便不需要集中处置,弄得人一团乱麻了。

群臣这么想着,但心里却不敢说出来。

李漼眼见局势随着大雨结束而好转,似乎脸色都跟着好了些,目光看向萧溝。

“萧相,夏收已然开始,定要保障钱粮起运足够。”

“诸如江南等处,钱粮无法北运者,暂且等到与秋收一同北运。”

“臣领旨。”萧溝不假思索应下,李漼也满意颔首,随后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田允见状,连忙上前搀扶,而鸿胪寺卿见状便立马唱礼:“散朝。”

“上千万岁……”

群臣唱礼送离李漼,等待李漼彻底离开衙门正堂,这才恭恭敬敬的退出河阴县衙。

张淮澄早早准备了马车在衙门外,见到张议潮走出,连忙上前朝他作揖。

“上车说吧……”

张议潮揉揉眉心,七十一岁的年纪,使得他渐渐力不从心了起来。

他在张淮澄的搀扶下上车,等待马车行驶起来后,才与他说了今日衙门中的事情。

得知刘继隆占据邓州,自小跟在张议潮身旁耳濡目染的张淮澄也不免道:“汉王占据邓州,应该是为了日后东进做准备吧?朝廷连这都看不出来?”

“看出来也无用……”张议潮叹气摇头,点明道:

“如今河朔三镇还算太平,皆因张允伸(卢龙)、王景崇(成德)、韩君雄(魏博)三人还算恭顺。”

“只是张允伸老迈,听闻如今八十有六,随时都有可能离世。”

“卢龙镇卢龙自李怀仙以来便经常兵变,几乎每次换位都会引发动荡,没几个人能真正控制卢龙镇的形势。”

“张允伸任卢龙节度使二十一年,治镇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