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三王逐鹿(万字大章)(3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4657 字 8天前

衙门都在迁徙百姓去复垦土地,承诺复垦期间,口粮由衙门负责,复耕过后,每人十亩良田,不分大小口的规矩。

有此前的信誉在,各州县乡每日都有百姓拖家带口的迁徙,蝗灾的阴影很快消失在了众人心头。

整个关中即便面对大旱,也是一副欣欣向荣的局面。

倒是相比较关中,此时的河淮两道就显得无比凄惨了。

蝗灾过境之后,东都及河淮等地都爆发了粮荒,世家商贾哄抬粮价,散播谣言。

百姓被谣言所裹挟,慌张去抢粮,是以东都粮价不断增长。

至六月中旬东都每斗粮食值钱一贯,河南各州粮价,从每斗百钱到数百钱不止,连带着河东和河北的粮价也被抬高。

许多吃不起粮食的百姓,还没等到朝廷宣布河淮两道钱粮蠲免,便被地方衙门的胥吏恶霸赶出屋舍,强占了田亩。

蝗灾过后,河淮两道的盗寇流民越来越多,山南东道也受到了不少影响。

北边的变化,很快传到了练兵巴陵(岳阳)的黄巢耳中。

巴陵作为岳州治所,最为出名的,无疑是那座可以远眺八百里洞庭湖的岳阳楼。

黄巢收服曹师雄、柳彦璋后,并未攻打相对贫瘠的朗州与澧州,而是放任雷满和向瑰占据两州,只要求他们名义上臣服即可。

在安抚了雷满和向瑰后,黄巢便全身心投入到了练兵十万的宏伟计划中去。

他以两万多甲兵为主,继而招募或强征湖南男丁,这才组成了十万大军。

然而他毕竟是强征男丁,加上湖南百姓不过百万之众,算上被他占据的岭东和部分江西地区,也不过百五十万众。

以一百五十万人支撑十万大军,又无外力支援,加上黄巢还需要笼络不少庶族来为自己治理州县,他自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撑他那宏伟的计划。

“杀!杀!杀!!”

岳阳楼不远处喊杀震天,数万兵马在城西那因为大旱而硬化的土地上操训。

黄巢站在岳阳楼上,远眺那些正在操训的兵马,身上穿着明黄色的圆领袍,心思昭然若揭。

在他志得意满时,脚步声从他身后传来,身穿紫袍的尚让走上岳阳楼,眉头紧锁的找到了黄巢,同时作揖说道:

“黄王,府库中的钱粮,已经不足大军三月之用。”

“此外南边传来消息,高骈派兵进入岭西,岭西节度使蔡京死于战乱,唐廷将岭南道划归高骈节制,令其讨击我军。”

“两位节度使进攻桂管、容管受挫,加之酷暑到来,不得已只能退回岭东。”

尚让话音落下,黄巢侧过身子看向他,沉思着抚了抚须后才道:“我军战船打造了多少?”

“楼船三十艘,艨艟、走舸各五十艘,足以支撑我军渡江北上。”

尚让解释着,同时又不免规劝道:“我军将士大多强征而来,每日逃兵不下千人,即便抓回,过个几日又会再逃。”

“十万兵马,除南下的两万大军外,余下八万兵马,如今只有五万多了。”

几个月的时间,黄巢麾下兵马逃亡近三万,可见其强征了多少男丁入伍。

黄巢闻言,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只能骂道:“庸夫,不与谋之!”

“天平忠孝军和忠义军如何?可有逃亡的兵卒?”

“未有。”尚让闻言摇头,这回答让黄巢心里的怒火减去三分。

天平忠孝军和天平忠义军是黄巢以老营组建而成的兵马,每军各有万人,尽皆穿着扎甲,弓弩尽皆配齐,每月军饷三贯,且每日有肉一顿,粮食管够。

每军内部置前中后三军,设三名兵马使,三军制下有九都,每都治千三百余人,设都将,故此号称六使十八将。

两军分别由黄存、林言统辖,六名兵马使分别是朱温、朱存、赵璋、张归霸、葛从周、孟楷等人。

这两军是黄巢最初班底组成,所以用的都是跟随他从中原打到如今的有功将领。

如今正在巴陵城外操训的,便是天平忠义军和忠孝军。

现存的七万多兵马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这两万人,黄巢自然好吃好喝的招呼他们。

只是自己如今占据的地方还是太过贫瘠,如今留给他的有两条路,一是东进攻取江南。

不过康承训已经集结诸道四万多兵马在洪州(南昌),自己上次是将康承训打了个措手不及,不代表自己可以轻松击败他。

如今军中披甲者不过五万,其中还有一万跟随黄揆他们南下驻扎岭东,自己手中也仅四万披甲兵。

倘若失利于康承训手中,又得寻求机会,东山再起。

更何况如今唐廷已经组织了三支兵马将自己包围,西边的高骈素有威名,东边的康承训也不好惹。

北边的刘瞻也算老对手,不易进攻,且还有长江天险。

想到这些,黄巢只觉得头疼,忍不住对尚让询问道:“汝觉得,我军眼下应该往何处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