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仙芝喋血(万字大章)(6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5428 字 9天前

即将毕师铎的事情给说了出来,刘瞻闻言皱眉,心里自然看不上毕师铎这种背主之人。

不过如今贼寇未平,若是能以毕师铎为榜样,策反黄巢身边的人,那倒是一件妙事。

“此人暂且圈禁起来,待朝廷旨意下达,再处置也不迟。”

刘瞻话音落下,随后便对萧邺道:“某现在便去写奏表,今日这黄贼出兵,虽说未救得王贼,却也足以说明黄贼所图不浅,不然不会出兵求援王贼。”

“黄贼的军情,还得启之兄多派人打探才行。”

“好说、好说。”萧邺作揖回礼,他还指望着自己凭借此次功绩,重回长安呢。

虽说西线的刘继隆把事情闹得很大,但只要中原匪患平定,朝廷举全力西进,还是能收复失地的。

在他这么想的同时,刘瞻便在衙门正堂写下了奏表,不多时便派快马送往了长安。

消息送抵长安时,距离除夕还有三日,但李漼仍旧高兴的在宣政殿召开了一场大朝会。

在京上千官员纷纷来到宣政殿外,依照次序上朝入班。

待到所有人入班后,李漼才走上了宣政殿的金台,在众人唱礼下抬手,随后见群臣跪坐席上。

“今日政务,宣武四镇节度使、同平章事刘瞻奏表,其麾下沙陀军李国昌、李克用等部在荆南军的帮助下,于汉阳大破王仙芝,杀贼万余。”

“李国昌父子追斩仙芝至黄坡,王仙芝麾下部将毕师铎杀王仙芝,献首于李国昌父子。”

“时黄贼率军出城,被李国昌父子击退后撤回黄坡。”

李漼高高兴兴的将王仙芝被斩的大捷说出,群臣不免振奋起来。

“陛下,我军既然已经讨平庞勋与王仙芝,眼下也应该讨平黄巢了!”

“陛下,黄巢盘踞蕲州、黄州等四州近半载,若再不出兵讨平,恐势将成。”

“陛下,黄贼理应讨平,但康使君所率兵马还未进入淮南道,且刘使相兵马疲敝,理应休整,待两师汇合再讨平也不迟。”

“陛下……”

一时间,宣政殿上尽是建议。

李漼见此场景,心中也十分高兴,毕竟只要再收拾干净黄巢,那他就能集结全力去对付刘继隆了。

过去半个月时间里,三川不断丢失土地,直至五日前,三川的败报才终于停止。

如今刘继隆占据三川二府二十九州,若是不能尽快讨平中原匪患,集结力量对付刘继隆,那关中迟早陷入危局,李漼不得不防,不得不怕。

现在好了,中原三大寇只剩黄巢一人,待康承训大军南下,也差不多该讨平这黄巢了。

“诸卿所说皆有道理,朕已经决定,加授刘瞻为河南、淮南、山南东道、江南西道等诸道行营使,盐铁转运使。”

“望刘相勿要辜负朕的用心,尽早平贼。”

“此外,山南东道节度使萧邺有功,朕不会忘记,待讨平黄贼再擢赏也不迟。”

“至于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忠心为国,朕欲擢授李国昌为振武军节度使,待中原战事结束,再北上接任。”

李漼话音落下,群臣纷纷作揖,高呼圣明。

见状,李漼也趁势说道:“高骈请表左兵马使张璘为东川节度使,梁缵为黔中道观察使,王重任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另请朝廷发钱帛二百万,走夔门入蜀,以求练兵十万,诸卿以为如何?”

闻言,殿内群臣纷纷安静下来,似乎在沉思此举会不会导致高骈对诸道影响太深。

只是想到高骈现在所面对前后夹击的局面后,作为宰相的徐商也走出来作揖道:“陛下,臣以为高千里奏表情有可原,理应准许。”

“陛下。”路岩也走了出来,不甘示弱道:“如今朝野,唯有高千里能与叛军杀伤相当。”

“若是高千里能在西南诸道练兵十万,再与叛军杀伤相当,那朝廷必然能轻易夺回朔方、秦州、兴元府等处失地。”

面对徐商和路岩这轻飘飘的话,掌管户部和度支的于琮却头疼道:“话虽如此,但二百万钱帛,朝廷又该从何处取来?”

“朝廷丢失三川二府二十九州,失去的赋税就足有二百万,河南道的匪患虽然讨平,可诸州县受创严重,根本无力缴纳赋税。”

“诸镇积欠赋税不下三百万,朝廷如今唯能仰仗江南赋税,可黄贼又置舟船于池州段的长江之上,使得江南西道赋税无法走长江北运。”

“若不能在来年入秋前讨平黄贼,朝廷来年所积欠之军饷,恐怕不下一千二百万,如何拿二百万钱帛入蜀?”

于琮把问题摆出来,徐商听后却道:“江南西道的赋税无法走长江北运,不如直接运往三川,交由高骈。”

“实在不行,走汉水北上,转陆路运入长安也可行。”

“沿途虽有不少王贼残寇,但只要朝廷下令清剿山南东道境内的匪患,凭宣武军和沙陀军足够保护汉水通畅。”

于琮闻言点头:“也只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