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犀浦对峙(万字大章)(4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5194 字 9天前

军,那没卢丹增或许能成为卫藏和多康的王。”

“如果你们需要粮食和兵器,我可以在拿下西川后,自陇右和西川分别运送武器和粮食给你们。”

“你们也应该可以感觉到,多康和卫藏的土地逐渐贫瘠,无法产出更多粮食了吧?”

刘继隆最后这句话,让韦工啰碌不免咽了咽口水。

这些年,多康土地能产出的粮食确实越来越少了。

韦工啰碌年轻时,多康的河谷还能每亩产出七斗粮食,如今却只有六斗了。

正因如此,尚摩鄢虽然从刘继隆那里获得了不少粮食,也开垦了不少土地,但收获的粮食依旧不够麾下几十万众消耗。

如果能长期从刘继隆手中得到粮食和兵器,那确实能减轻不少负担。

“此役过后,多康的马匹分为上等马和中等马、下等马,上等军马,中等乘马,下等挽马。”

“一匹上等马换两匹中等马,或者四匹下等马,每匹下等马换十石粮食,亦或者一担茶。”

“其它诸如绸缎、布匹、瓷器、漆器等商货,我会重新让官员们裁定,比之前的价格便宜。”

刘继隆话音落下,韦工啰碌便眼前一亮。

十石粮食加上奶制品,差不多够三个人一年的口粮,这可比开荒种地来的快多了。

比起之前的价格,这次的价格,刘继隆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韦工啰碌见状,当下便作揖行礼道:“多康永远都是节帅麾下最忠诚的骏马。”

“嗯,此役结束后,你与没卢丹增也好好谈谈,没什么事就下去休息吧。”

刘继隆示意其退下,韦工啰碌见状便行礼退出了衙门。

在他走后,刘继隆也起身走向了县衙中堂休息。

对于他给多康开出的价格,他并不觉得很高,只是多赚和少赚罢了。

十石粮食很多,以现在三川的粮价,差不多在七贯钱左右。

不过随着战乱结束,荒地复垦和各类政策出台,刘继隆有自信在两年内将三川粮价恢复到每石四五百钱的水平。

届时与多康交换,四五贯便能买一匹挽马,二十几贯就能买一匹军马。

不管怎么说,都是刘继隆在赚,而多康也不亏。

他们只要能和陇右、西川买卖粮食马匹,就可以用更高的粮食价格来和其他部落贸易。

据刘继隆了解的,诸如羌塘、苏茹、逻些城等地,一石粮食已经涨到了一贯五乃至二贯的价格。

往后近二百年都是气温下降期,吐蕃对粮食和茶叶的依赖也将不断走高。

正因如此,刘继隆从不忌惮扶持尚摩鄢这群人,因为随着气温下降,高原之上只有碎片化的统治,吐蕃王朝只能成为历史。

哪怕他现在扶持没卢丹增,没卢丹增也顶多控制卫藏和多康地区,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出现问题。

他们对中原的依赖性只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容易控制。

思绪间,刘继隆回到中堂洗了把脸,随后便躺下休息了。

只是在他休息的同时,距离他不过二十余里外的高骈却根本睡不着。

“窸窸窣窣……”

甲片声响起,站在沙盘前的高骈抬头看向牙帐门口。

索勋和梁缵走了进来,二人先后作揖。

“节帅,陇右的那支骑兵在两个时辰前经过唐昌,眼下估计往青城方向去了。”

“节帅,不如先收拾了这支兵马,再回头与刘继隆决战?”

二人各自提出建议,高骈眉头却紧锁,蹲下将朋笮的陇右令旗插到了青城方向。

待他做完这一切,他这才缓缓道:“刘继隆距离我军不过二十余里,我军若是后撤,他必然逼近。”

“等我们拿下后方那数千精骑,刘继隆恐怕已经包围成都了。”

“成都城内二十余万百姓,城中粮食仅够三个月所用。”

“刘继隆今日攻破新繁和新都,又派骑兵拿下了朋笮和九陇,所获粮食虽然不多,但也足够他多支撑几个月。”

他说着说着沉默下来,片刻后又道:“张璘他们应该明日就会行动,届时先看看刘继隆反应,再决定如何对待我军后方的这支精骑。”

“若是不出我预料,刘继隆应该准备用这支精骑来截断我军退路。”

“慢!”高骈突然打断了自己,目光不断扫视营盘。

如果是对付普通将领,甚至是段宗榜这种大礼名将亦或者王式等人,高骈肯定会觉得这支精骑是用来策应主力,随时准备侧击或背击的骑兵。

不过对手是刘继隆,不能以平常良将视之。

刘继隆此举,肯定是用来吸引自己注意力,甚至用于截断自己后路。

这说明,他很有可能已经发现了张璘他们的踪迹,知道自己准备阶段他后路,以自己的招数来对付自己。

这么想着,高骈眉头紧锁,随即开口道:“派兵绕过新繁,连夜告诉张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