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兵进巴蜀(万字大章)(3 / 7)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15726 字 8天前

渐地,涌上马道的陇右军越来越多,从数十人发展为上百人、数百人,并朝着他们压了过来。

“阵脚不可乱,结阵不动!!”

李珣嘴上说的轻巧,可作为前军战锋的那些东川兵卒却顶着巨大的压力。

对于身高五尺二三寸(164cm)即可的东川军来说,平均五尺六以上的陇右军,几乎是压着他们在打。

不仅如此,当陇右军各队的队副单独组成一队时,东川军更是感到了绝望。

队副作为全队督战之人,必须是经由全陇选拔出来的“巨力之士”,亦或“猛毅之士”。

所谓巨力之士,分为两等。

力负六百三十斤,行五十步者,为一等;力负二百四十斤,行五十步者,为二等。

另外引五石之弓矢贯重札,戈矛剑戟便於利用,陆搏犀兕,水攫鼋鼍,佻身捕虏,搴旗摭鼓者,则曰:“猛毅之士”。

当然,这些都是过多吹嘘的描写,实际上能背负四百斤东西,行五十步者,便已经是巨力之士中的一等了。

若是能开二石弓,亦或者以一石弓射中七十步外靶子,再精通长短兵器,便是猛毅之士的水平了。

这些人的身体素质远超普通兵卒,故此当张武将全军队副集结起来之后,便得到了一群身长六尺,虎背熊腰的巨力之士。

张武以身负二重甲,手持步槊的巨力之士为战锋,这对于与他们为敌的东川军来说,自然是十分绝望的事情。

他们基本需要仰视这群巨力之士,身高手长力量都不占优。

当厮杀起来时,他们往往还没碰到对方,便被挑翻栽倒,亦或者扫下马道去了。

“杀!!”

上百名身高六尺的巨力之士,如冲锋的战车般,将马道上的东川军不断击退,战损悬殊。

“这些人都是好不容易选拔出来的,这么做会不会太浪费了?”

擂鼓车前,张昶眼看着前军所有巨力之士被编为一旅作战,不免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时代,即便是陇右这种太平且丰衣足食的地方,全军之中的巨力之士也不过三千人。

正因如此,巨力之士才会被用作队副,手持丈长,十五斤重的陌刀来督战。

用巨力之士来作为战锋作战,陇右自成军以来,还是第一次。

“他们就该用在这种时候!”

张武平静开口,继续挥舞令旗,而此时的陇右军已经有大半杀入了关内。

四千多人硬是顶着八千多人的直阵,强入了这城关。

只要全军进入城关,再夺取城门楼,则大事可定!

“杀!!”

江油关厮杀之声不绝于耳,张武眼看涌入城关内的兵卒越来越多,当即看向张昶:“都督,可以请节帅出兵了。”

“好!”张昶见状颔首,当即吩咐人去通知三军拔营入关。

在他吩咐过后,他便与张武亲眼看着陇右军夺取城楼,打开了城门。

“叵耐的杀才,怎么连城门都丢失了!!”

眼看着远处的城门丢失,原本就焦虑不安的李福,此刻更是瞪大了眼睛。

“阿耶!”

狼狈的李珣出现在了李福身旁,李福见状仿佛见了鬼那般质问道:“你如何在此处,城关呢?!”

“城关丢失了!”李珣回答着,随后连忙催促道:“阿耶,此处守不住了,撤吧!”

“趁陇右的马军还未杀来,我们先撤吧!”

“只要撤到龙门山以东,我们就能从容撤回巴西,届时南下梓州,让高骈和刘继隆斗去!”

李珣的算计倒是不少,可李福却犹犹豫豫:“某毕竟答应过高千里要驻守一月,如今撤走,这……”

“阿耶!!”李珣闻言不由加大声音:

“我军已经坚守十日,这时间早就够高骈率兵赶来了,他不过是想看着我们和刘继隆斗个你死我活,想着割据巴蜀罢了。”

“依我看,他和刘继隆没什么两样!”

李珣这话有些过重了,但李福听后却不由动摇起来。

思绪再三,他还是咬牙挥下了令旗:“三军后撤,撤回昌明!”

“铛铛铛……”

“撤军了!”

“快撤!”

“直娘贼的!结阵撤退,谁敢乱跑扰乱队阵、斩!”

东川军虽然只是训练一载的新卒,但毕竟有数百李氏子弟督战,故此在撤军上还算阵脚稳固。

眼见他们撤走,很快便有快马来报。

“都督、都尉,李福率军撤走了!”

“追不追?”张昶看向身旁的张武,张武则不假思索:“追!”

“传令三军,追杀官军,先入昌明者记功,拔擢三级!”

“是!”快马连忙应下,随后调转马头往江油关杀去。

张昶听得心里一紧,毕竟从此地到昌明三十余里地,而前军已经与官军交锋近一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