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格外充实的月球之旅(6 / 7)

播,这叫怎么一回事

数据从月球传输到地球,再从地球传输回月球,自己在月球看直播的延迟甚至比地球还要更高。

林燃从月球基地里,拿著一个银色的真空保温箱,离开了基地。

这是从地球上带来的,温度保持在地球的26度,在低温情况下,超导性会显现,它会被激活。

雷君早就猜测这个箱子里是超导晶片,结果证明了他的猜测。

“教授不会有什么意外吧这里到阴影区域还是有一段距离。”雷君心想。

只留他一个人在月球基地休息,韦旭航负责开月球探测车把林燃送过去。

到达光暗交织的边缘后,林燃沿著韦旭航他们铺好的缆道缓缓走向陨石坑阴影区深处。

实验室並不华丽,是一个半地下钢架结构,外层覆盖了三层防微陨石衝击的涂层。

远不如月球基地那么吸引人的眼球,

照明全靠可携式冷光灯板,光束在真空中显得有些孤独。

墙上是一排低温兼容的测试柜,银白色面板上闪著绿色状態灯。

在恆温更衣室,林燃换上低温作业服,隨后提著银色保温箱走进实验室。

多说一句,ai眼镜靠作业服保证稳定运行,不代表小米眼镜能在零下173度的环境下还能工作,这已经超出地球消费电子產品的要求了。

“晶片真空包装完好,过程中的运输震动不超过0.3g。”林燃一边把保温箱固定在工作檯锁扣上,一边看著运输过程中的具体参数。

他先在洁净舱的缓衝间去掉最外层的运输锁,真空箱的內壁立刻冒出一层白霜,这是残余气体遇到低温瞬间凝结。

晶片被固定在一块陶瓷基板上,封装厚度不到0.5毫米,边缘用银焊封死。

林燃操作机械臂將基板送入低温测试腔。

测试腔本身温度比外界还低两度,通过多级辐射屏蔽保持极端稳定,上下波动不超过0.02°c。

第一步是电阻曲线扫描,林燃输入启动指令,腔內的精密引线逐一接触晶片的测试点。

显示屏上,阻值曲线在-183c以下迅速跌至零,稳定在仪器噪声下限。

“零电阻確认。”林燃说,他的声音会传回地球,控制中心的工程师团队能听到,在看直播的观眾们同样能听到。

他的语气很平静,但地球上的华国人可不平静。

文昌控制中心,响起一阵欢呼,大家互相之间能看到各自脸上的兴奋和激动。

最重要的超导性確定了,其他就是慢慢解决的问题。

温度的变化没有影响超导性,这是最好的消息。

弹幕更是狂发6,大家只能用这样的表达来抒发內心激动的心情。

第二步是临界电流测试,林燃逐渐调高电流,从1毫安、10毫安到100毫安...逐渐往上加,曲线失重都保持平直无阻。

一直当电流提升到1.2安培的时候,曲线上出现轻微波动,超导状態边缘的涡旋运动开始影响传导。

“临界电流在1.18安培。”林燃报数。

第三步叫量子干涉测试,这是演示晶片量子级灵敏度的关键步骤。

测试腔外的微型磁场发生器製造出几个皮特斯拉量级的磁脉衝。

屏幕上出现了周期性振盪的干涉条纹:清晰、对称,没有任何相位漂移,

“我们这样让他直播真的没事吗”

“没事,除了阿美莉卡,其他国家能跑到月球去做测试阿美莉卡去月球的话是好事啊,他们的精力消耗到航天竞赛上,总比在全球各地搞事要好吧

再说,这充其量算是有限开源,大把的技术细节,没对外公布。”

“也对,老美要登月,他们起码得重新找到几十万的產业工人,他们要是能做到这点,製造业和国际金融,这两头最多只能要一头,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发生在燕京的对话,显示出,这次直播林燃充分和燕京方面沟通过,这不是技术泄露,这是提前预设好的一次秀肌肉行为,面向全球的一次秀肌肉。

林燃盯看屏幕,把最后的测试报告保存到本地,然后通过网络传递迴地球链。

:...对前端参数偏差敏感,量產需抽检容差。”

数据打包:r-t、i-v、ici_cic、v-Φ、噪声谱、s参数...”

晶片被缓缓退出测试腔,重新封装进真空盒,外壳贴上“通过”標籤。

在地球阿波罗科技的档案管理里,这將被记录为cwcd-01:沙克尔顿超导晶片原型。

林燃在月球阴影面的实验室呆了整整四个小时,完成了测试和记录的全过程。

数据传输回地球后,由地球的工作人员撰写报告。

林燃把该做的实验,逐一完成,確定了超低温超导这条路是可行的地球上微博热搜置顶只有一条:

“超低温超导月球测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