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格外充实的月球之旅(5 / 7)

一吨一百四十公斤,月面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但我们还是得小心。”林燃说。

韦旭航在车內操作货舱里的自动升降台。

液压缸缓缓抬起,银色外壳的3d列印工厂模块露出主框架和四个固定支架。

林燃检查模块外部的加固带和震动缓衝器,確认锁扣完好,“好了,我们现在要把它给拉下去。”

是的,这也是在一个拖车上,货仓舱门向下延展,出现一个金属板构成的坡道,雷君和林燃抓住前面的绳子缓慢把3d列印工厂往下拽。

“牵引架就位。”林燃用无线电喊道。

韦旭航驾驶探测车倒车到升降台前,机械臂伸出,將牵引掛鉤对准模块下方的连接环。

牵引重量增加,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五公里,爬坡时电机电流峰值一度飆到额定功率的九成。

林燃说:“韦旭航,注意动力系统的温度读数,如果电池温度接近45度,我们就停下来休息一会。”

韦旭航说:“明白,教授!”

他內心感慨,教授这是第一次来,对於整个月球基地本身、各类设备的运行机制、危险参数都了如指掌,不愧是教授。

45°c就是敏感的电池温度,万一电池爆炸,那他们还要走回基地把备用电池给运回来半小时后,他们回到基地防护区。

气闸门外,地面铺设了钢合金轨道,方便重型设备进出。

模块被缓缓推入装配车间。

车间是低压氮气环境,温度保持在15°c,以减少金属热应力变化。

韦旭航走下车,拆除运输加固带。

林燃將四个支撑腿展开,电动液压杆將模块平稳降落到基础平台上。

“定位孔对准好,锁定。”他確认定位孔已嵌合。

隨后,林燃接入主供电线缆,插头是双重密封的航空插接件。

信號线除了连接月球基地外,还能直接连到地球的控制中心。

显示屏亮起,一排自检项目依次变为绿色:冷却系统正常、列印喷头温控正常、月壤进料仓待装填。

隨后他们把一车月壤倒入进料仓。

韦旭航吐槽道:“这可是上上次我来月球和钱飞两个人,劳动了整整三天的成果!”

月壤颗粒先经过真空筛分机,分离出大於2毫米的碎石,再送入高温烧结炉。

炉温升到1200度,月壤中的氧化物被部分还原,剩余的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在高温下熔融成可挤出的浆料。

第一道列印命令下达,列印一块50厘米见方的六边形结构砖。

喷头沿看设定轨跡移动,每层厚度5毫米。

冷却风口吹过,防止材料在真空中急速收缩开裂,

二十分钟后,第一块月壤砖成型。

林燃蹲下,用测量尺和游標卡尺检查尺寸,误差不到0.3毫米。

“这是奇蹟!”雷君说:“这是月壤打造的砖!”

弹幕更是被666疯狂刷屏。

这张直播截图,在全球的社交媒体上疯传。

“见证歷史,人类歷史上第一块由月壤打造的砖!”

“我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人类用月球上现有的原材料打造月球基地,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ohhhhhhh!“

“太不可思议了。”

林燃想了想,问道:“雷总,你觉得这玩意拉回地球卖,定价多少合適”

雷君说:“这取决於成本,成本多少,你定价是成本的十倍,我觉得大家都会买单,

当然前提是確定它没有辐射。

如果有辐射,那即便大家想买,也不会允许在市面上售卖。”

林燃点了点头:“有道理。”

他接过月壤砖,用穿著太空衣的手轻敲砖面,发出沉闷的回声。

“强度应该够了。”韦旭航说,

人类歷史增加新的一条:2024年7月12日12:42,月球南极基地完成首次就地资源製造“所以这东西主要是用来作为外面,电磁轨道的骨架用。”林燃接著说道。

他鼓掌道:“好了,雷总我们现在要做下一个工作,那就是对低温环境下的晶片进行检验,检验结束后,我们在月球的主要工作就完成了。”

雷君惊讶道:“这么快吗”

林燃说:“快吗我觉得不是很快,另外因为这是去阴影区进行测试,所以我一个人去就好了,雷总,你回基地先稍作休息。

雷总,我知道你肯定对超导晶片感兴趣,但问题是阴影区的环境复杂,实验室也很逼仄,你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地球上的网页看直播。

把小米眼镜给我,我来负责直播。

或者等回到地球之后看回放。”

雷君点了点头,他不同意没有任何作用,在月球上只有接受的份。

不过怎么想,怎么感觉奇怪,自己千里迢迢在月球上,看月球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