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眼,然后就再也没提这件事。
吃完饭,富商嘴里说着过两天就去现场看看,但后面他就再也没见过这人了。
苗东方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该这么着急就把那张字据拿出来。
包括之前对黄老板,也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了。
在一次次的吃瘪过程中,他慢慢的吸取教训。
一晃,就过了快两年。
后山彻底荒废了,西坪沟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甚至比以前还穷。
因为很多人已经没心思种地了,嫌钱少,嫌来钱慢。
他这个村长的威望也跌入了谷底。
然后,马伟昌就出现了。
苗东方急于找接盘侠,马伟昌又急于找赚钱的生意翻身,两人自然就一拍即合了。
不过这次,苗东方学乖了,不该说的他一句都不说。
在马伟昌来考察的时候,他还专门叮嘱村里人,表现得特别民风淳朴。
让马伟昌宾至如归,觉得这地方的人都特别热情善良好说话。
还把黄老板塑造成了一个无良商人。
最终,马伟昌决定接下了西坪沟的采石场生意。
这个时候的苗东方其实已经了解到了,采石场的权利到底是怎么划分的。
地不是村里的,而是国家的,是需要向县里申请承包的。
采石场的经营权是归承包人所有的,跟村里人也没半毛钱关系。
所以黄老板当年写的那张字据,其实一文不值。
时隔了两年他才明白过来,黄老板也知道这张字据没屁用,他之所以这么爽快地立下字据,不是他苗东方的功劳,而是黄老板为了脱身故意给了他们一张口头支票。
转头人就跑路了,也不是这个黄老板太怂,而是这个生意人太精明了,他看穿了这群村民的真实嘴脸,所以立刻止损跑路,防止更大的损失。
但他没把真相告诉村里人,因为他知道,如果说了,村里人只会怪他这个村长没本事。
他不能丢这个人。
马伟昌决定承包采石场的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在家,一盘花生米,一瓶白酒,他一边喝一边想,想了整整一宿。
最后想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得吸取之前的教训,不能操之过急,要小火慢煮,慢慢拿捏马伟昌。
第一步就是防止马伟昌像黄老板一样突然跑路,有句话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得用什么办法,把人给留住。
于是,他想到自己老婆金翠萍,想到了当初和本地人结婚的知青都跑不了这事儿。
他决定效仿这个办法,只要马伟昌和村里人有婚姻关系,那他再怎么跑也没用。甚至跑了反倒是好事,那采石场就顺理成章变成村子的东西了。
至于为什么是苗根花,因为她是年轻漂亮的小寡妇,加上自己和胡淑珍这层关系,肥水不流外人田。
他还安排苗铁军带着人在马伟昌来的时候,整了一出戏,最后自己再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成功让马伟昌上钩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自信满满,但周奕知道,这事儿能成,一半在他苗东方,另一边在马伟昌本人。
如果他不见色起意,如果他内心正直,体贴顾家,坚守道德底线,这事儿也成不了。
镇上是需要企业创造税收和就业岗位的,真逼急了,镇领导出面总有解决的办法。
所以马伟昌走到如今这一步,也是他自身不够过硬。
在他的一番谋划之下,马伟昌和苗根花假结婚了。
第一步算是成功了,有了婚姻关系,他就不怕马伟昌突然跑路了。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是他知道苗根花是个表面看着正经,实际上骨子里耐不住寂寞的小寡妇,他可没少听说一些关于她的风流事。
他知道,早晚这两人会勾搭上,到时候再做谋划,就更有把握了。
事实证明,苗东方还是有脑子的,看人真准。
马伟昌和苗根花也没辜负东叔的期望,果然勾搭成奸了。
第二步,就是慢慢蚕食马伟昌的生意。
按照苗东方的计划,他打算先想办法插手采石场的生意,学会做生意的诀窍。
等到把销路都掌握了,再想办法慢慢地把马伟昌给踢出去。
所以,才会在开工那天,发生村民围堵马伟昌的事情,苗东方明知黄老板写的是张废纸,但还是装傻充愣拿出来要马伟昌给个交代。
目的就是为了试探马伟昌的底线,好故技重施慢慢拿捏对方。
可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憨厚老实的马老板,却远没有黄老板这么“好说话”,一个电话就叫来了一大帮人。
眼看着两边就要打起来了,苗东方只能赶紧跳出来平息事态,当场把那张字据给撕了,然后上了马伟昌的车进行交涉。
苗铁军之前说他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
苗东方说,当时在车上,自己说了很多村子的坏话,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