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刘武考军校!!!(2 / 4)

考后第一批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国家比较重视他们。

“除了zy直属的新闻单位,行业媒体和地方媒体没有一个名额。”

刘淑贤自大三期间便在《人人日报报》评论部里实习,得到了一致好评。

但是这家日报属zy直管,一般实习大学生想进人是比较困难得。

评论部领导比较非常欣赏刘淑贤这个自信开朗积极向上的女大学生,就给上级领导写了报告,特批了一个指标。

也就是说刘淑贤一毕业,就进入了夏国最权威的媒体《人人日报》工作,起点上就比其他人高一级。

分配到其他单位的同学们羡慕坏了,这年头没有人愿意去电台、电视台,就觉得到报纸才是真正干事业的地方。

而去《人人日报》工作,无疑是新闻人的终极梦想。

报社的地址在cy区金台西路二号,为了刘淑贤上下班方便,刘之野还在其附近重新买了处一进院子,装修好后给闺女当住处。

这院子经过整修后环境幽美,正屋是刘淑贤的卧室跟书房,东厢房被当做客房,西厢房被改造成工作室,倒坐房是厨房还有卫生间。

院子不大,只是刘淑贤用来上下班的临时住所。

与马上毕业且工作分配妥当的姐姐不同,刘文和刘武即将踏上他们人生的首次高考之旅。

老二刘文一心依照老娘甘凝的期望,立志考上名牌大学将来从政或者经商。

老三刘武则不同,他渴望考上军校,成为像父亲那般保家卫国的职业军人。

刘之野对儿子们的理想大力支持。老二刘文学习向来出色,无需他费心。

而刘武想考军校,这事可不单单成绩好就行,于是刘之野为刘武找了位“前辈”,让其好好加以指导。

太行山区驻军某团参谋马志军,受领导之托,于休息时间前来训练首长家的孩子。

马志军见到眼前如牛犊子般的小伙子刘武,得知其想考军校后,对他愈发严苛。

他全然不顾刘武是首长之子,一切皆依新兵训练的标准施行,甚至更为严格。

每日,刘武都被操练得疲惫不堪。

然而,令马志军意外的是,这位公子哥竟坚持了下来,这使得马志军对他另眼相看。

“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天生会打洞!”

“老子英雄儿好汉,诚不欺我!”

马志军心里感慨着,再想起当他初考军校时的坎坷经历,就有些唏嘘。

为了鼓励帮助刘武,马志军就跟他讲起了自己个儿参军考军校的坎坷经历。

记得那是六年前的一个夏天,农村正值收麦子的季节,空气里飘着麦秸燃烧的味道。

“老马,听说你儿子中考又没考上?”王叔站在马志军家门口,手里掐着一根烟。

“我看还是让他去参军吧,总比天天呆家里强。”

老马抽了口烟,眼睛里闪过一丝无奈,他家老大连考两次都落榜了。

马志军家的土坯房坐落在村子西头,墙上的泥皮都快掉光了,露出里面的麦秸和土坯。

老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下,他娘正在淘米做饭,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

“志军,你也老大不小了,总不能这么耗着。”老娘停下手里的活,看着马志军说。

马志军低着头,不敢看妈的眼睛,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子上的裂缝。

这些日子,村里的闲话越传越厉害。

说马家老大连个高中都考不上,以后准得啃老。

晚饭时,家里格外安静。只有筷子碰到碗的声音,还有妹妹小云吸溜面条的声音。

“去参军也挺好。”老马突然开口,“你看隔壁李家强子,去年就去了,现在都在省城当兵呢。”

老娘在一旁帮腔:“是啊,人家现在每月还能给家里寄钱呢。”

马志军抬头看了看这个家。四面漏风的土坯房,几件打满补丁的衣裳,还有爸妈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

家里就那几亩薄地,老爸是生产队的老把式,老娘在公社食堂帮厨,一个月才挣十几块钱。

弟弟妹妹还在上学,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第二天一早,马志军就跟着王叔去了武装部报名。

谁知道,第一次体检就碰到了钉子。

体检医生说马志军太瘦了体重差了五斤,身高也刚刚够标准线。

征兵干部李文华看着马志军那着急的样子,摇了摇头:“要不明年再来试试?”

“李叔,求您给我个机会吧,我一定能行!”马志军几乎是哀求着说。

李文华被马志军的执着打动了,给了他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那一个月,马志军像疯了一样。

每天天不亮马志军就起来跑步,背上装满沙子的帆布包。

吃饭时,家里粮食不够吃,马志军训练量大往往吃不饱,饿得肚子疼也要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