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回家!!!(2 / 4)

随后,各部队代表发了言。

前来首长还专门到战士们中间,与大家握手致意,并在会后发放了慰问品。

…………

作战中,易援朝连的一排长蒋为国、2班长李保中、孙大龙等人荣立个人三等功。

全连参战人员先后多次驾驶车辆奔赴至“白眼狼”境内的战场前沿阵地。

前运参战部队人员、武器、军马、装备等战备物资。

并多次往返于昆、水、文、旧、金、马、河口、屏、麻坡等地后送部队作战人员、伤病员、烈士遗体、武器弹药装备、战备物资等。

在胜利圆满完成战时保障运输任务后。

易援朝连全体参战人员和1连部分参战人员共计200余人,车辆80多台,编组第7梯队军列。

于5月6日从滇省凉亭火车站始发,返回京城警卫二师工兵团驻地。

至此,易援朝连参加对“白眼狼”自卫还击作战历时81天,全部结束,凯旋归建。

这一次参加对“白眼狼”自卫反击作战,在易援朝他们连史册中是最光辉、最灿烂的一页。

对他们连全体参战人员而言,均是一生中永远磨灭不掉的记忆。

毕竟年轻时为祖国奋斗过,奉献过,战斗过。

但是,与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烈士们相比,他们又是幸运者。

…………

反击战结束后,大部队全部撤回国内。

但是,依然还有小部分被打散的夏军士兵在陆陆续续的归建。

“爬回来一个战士。对,是爬回来的!

下午6点左右,一名在边境巡逻的夏军边防战士,给边防团的领导打电话,说从对面爬回来一名战士。

这名从“白眼狼”境内爬回来的战士叫刘喜顺。

刘喜顺是一个连队炊事班的给养员。

作战时部队被打散了,他的身体也受伤了。

面对敌人的追捕,再加上对“白眼狼”地形的不熟,找到部队已经没有了可能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喜顺认为死也要死在祖国的大地上,于是他依然决定,独自一人回国。

于是,刘喜顺昼伏夜出。

没有方向,就以北斗向的方向,他始终坚信,祖国就在北方。

在身体严重受伤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粮食补给的情况下,刘喜顺硬生生地带着几十斤的装备,用了九天八夜的时间,爬回了祖国。

当刘喜顺九死一生,历尽艰险,越过边境,回到国境线一侧的那一刻,他的身体已经虚弱到了极点。

夏军边防战士发现他的时候,刘喜顺衣不遮体,遍体鳞伤,身上穿着没有肩章和徽章的夏军旧军服。

九天八夜的时间,他是凭着多么顽强的毅力,才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啊?!

在爬回祖国的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常人根本无法想象到的痛苦。

虽然,刘喜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连队炊事班的给养员。

刘喜顺也很少有上战场杀敌立功的机会,显然他最终也没有成为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英雄。

但是,凭着他的英雄事迹,他足以成为让所有人都敬仰的英雄。

刘喜顺九天八夜爬回祖国的英雄事迹,迅速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总部知道了他的事迹之后,专门派出以慰问团,来看望刘喜顺。

当刘之野看到刘喜顺时,他激动地说:“你虽然没成为战场杀敌立功的英雄,但是你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忠诚,在九天八夜的时间里,没有丢失自己的武器和弹药,爬回祖国,也是名符其实真正的英雄!”

之后,刘喜顺被总部授予“钢铁战士”荣誉称号,授一等功。

一个炊事兵,在“白眼狼”战场,到底经历了什么?

让他毅然决然凭着惊人的毅力,以9天8夜的时间爬回祖国?

这还要从刘喜顺进入“白眼狼”战场说起。

刘喜顺是蜀省人,1958年出生。

去年入伍,这一年他刚好20岁。

入伍之后被分配到了xx师448团一营重机枪连炊事班任给养员。

给养员的工作,就是每天骑着三轮车到农贸市场购买日常做饭的原材料。

比如购买米面粮油蔬菜等,以及生活日常的所需品。

对“白眼狼”反击战开始前夕,他随所在部队一起被调往前线,准备对敌作战。

在对“白眼狼”反击战的过程中,刘喜顺所在的部队并没有立即参与作战,而是在等候命令,伺机出击。

但奈何在友军强大的攻势下,反击战很快结束了。

刘喜顺他们一直没有得到上战场的机会。

同样是一起来到前线的,同样是做好了一切战斗的准备。

其它兄弟部队,早已在战场上打得热火朝天。

而自己却只能待命出击,直到战争结束,他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