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不丢弃 不放弃!!!(3 / 4)

没有回应,只是颤抖着将手伸入怀里,取出了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之后就闭上了双眼。

阮文竹悲痛欲绝,她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夏国士兵竟然会不惜牺牲生命来救自己。

之后她便将这位夏国士兵就近安葬在了一个坑里。

从那以后,阮文竹的心里就一直牵挂着这件事,她发誓一定要帮自己的救命恩人找到他的母亲。

原来,这位英勇的小战士名叫张王鹏,在这次对白眼狼反击战中,他与另外六名战士不幸与队伍走散,之后又被敌军包围住了。

一行人一边战斗,一边撤退。

但没过几天,他的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倒下。

只有王鹏一人身受重伤,存活了下来。

王鹏不怕牺牲,但他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中的老母亲。

如果他战死沙场,家里的老母亲就彻底无依无靠了。

面对生死未卜的未来,王鹏心中充满了忧虑,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活着回到母亲身边。

于是他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写到了一封遗书上。

然而他刚刚写完这封信的时候,敌军就已经再次逼近了,王鹏便赶紧起身往家乡的方向走去。

王鹏带着满身的伤来到了谅山,马上就要回家和母亲团聚了。

但也就是这个时候,命运的残酷却让他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地安息了。

在当前形势下,众多接受爱国教育的青年踊跃报名参战。

谭红军作为其中一员,坚信和平时期的战争应对是军人使命,也是全民责任。

他满怀激情,被委以七连连长重任。

面对前线未知的危险,士兵们多选择留下遗书,寄托未竟心愿。

而谭红军却拒绝此举,他坚信尽管战争残酷,自己定能披荆斩棘,凯旋而归。

临行之际,他的妻子匆匆赶往驻地,叮嘱谭红军:“要继承革命精神,英勇无畏;务必平安归来;即便伤残,我也愿一生相伴。”

这番话坚定了谭红军的决心,他在誓师时誓言,定与队友共赴胜利,安全凯旋。

谭红军将率领七连奔赴前线,该连由十六个单位抽调的战士构成。

虽仅经过一月集训,但他们毫无惧色,誓以满腔热血,为国家奉献一切。

春节前夕的一个深夜,战士们紧急登车,奔赴战场。

途中,军列在边境小镇稍作停留。

车门开启瞬间,浓烈的来苏水与血腥气息弥漫。

那是伤员列车留下的痕迹,随后火车再次启程。

到达战场,七连接获上级指令,需向凉山后650高地执行穿插突破。

这对新组建的队伍尤为艰难,加之身处险峻异国丛林。

谭红军冷静部署,尖兵班持刀辟路,部队紧随其后。

冬末春初作战,“白眼狼”境内温差显著,夏军装备匮乏,感冒腹泻频发。

加之草木茂盛,毒虫肆虐,咬伤剧痛且留疤,旱蚂蟥更是难缠,唯烟熏可解。

艰险环境更磨砺战士意志,队伍勇往直前。

谭红军率队历经四天激战,成功击败当面敌军并。

3月2日,坤子山战役中,他们连七人牺牲,十七人负伤。

战后,七连接获调令,迅速前往40公里外的伯良地区,准备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战场上的景象令人心碎,牺牲之惨重让谭红军难以承受,他深感心痛。

每一幕的残酷都让他意识到战争的无情,坚定了追求和平的决心。

三个月内,谭红军及其队伍历经战火洗礼,目睹战争惨烈,斩获佳绩,毙敌逾百人。

接获转移指令后,他们迅速行动,无片刻迟疑,战士们或紧急撤离,或为牺牲战友简葬后摸黑转移。

谭红军在转移后反复核对人数,发现战士大幅减少,心中忧虑。

他牵挂牺牲战友的遗体是否得到妥善安置,担忧“白眼狼”多变的气候会让遗体受损。

回想起战前的承诺,他深感未能带全员平安归来之痛。

谭红军深感悲痛,意识到不能遗弃牺牲的战友。

他坚信,即便战友们已离世,也不能让他们遗落他乡。

因此,他毅然决定重返战场,将战友遗体带回故乡。

脱县被夏军攻克后,七连撤出休整。

谭红军主动请缨,要求重返战场,带回战友遗体。

团政委深知其意,不愿烈士遗落“白眼狼”境内。

当即批准,并调派加强连与民工队支援。

谭红军率队历经六小时艰难跋涉重返坤子山。

战场凄凉,未及感慨,敌炮兵突袭,炮声轰鸣,战友牺牲。

谭红军立即指挥队伍抢运遗体并撤退,敌炮火猛烈追击,直至五里外才停歇。

丛林山路崎岖难行,部分路段狭窄且雨后湿滑,只能单人通行。

担架无法使用,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