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不丢弃 不放弃!!!(2 / 4)

斗英雄。

部队很快便对于国华进行了提拔,让他担任了排长的职务,肩负起新兵训练与战后恢复工作的重任。

然而,此时的于国华却面临着身体状况不佳的困境。

回想起在748高地和7号高地那惊心动魄的战斗,他多次身负重伤。

尤其是右腿的伤势尤为严重,一度让他的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医生建议他休养三个月,于国华坚决拒绝了。

他选择留在部队,亲自参与新驻地的建设,石县地处山区,地势复杂,新营房的修建工作异常艰难。

于国华主动参与体力劳动,和战士们一起挖地基、搬运木材。

他的身体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强健,但他的意志依然坚韧如钢。

还有烈士王鹏。

战争期间身受重伤的战士王鹏,在关键时刻救下了一名敌国女子,也正是他的这个举动,让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那一刻。

之后,这名女子为报答王鹏的救命之恩,跋山涉水将他的遗骨送回了他的家乡。

那王鹏是怎么牺牲的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救命啊,救命啊!”

有一天,在边境交界地带,一名叫阮文竹的白眼狼女子惊恐地大叫起来。

她脚下不敢有任何动作,就在不久前,她踩中了“白眼狼”士兵为对抗夏国军队而埋设的地雷。

阮文竹从小就生活在边界上,自她记事以来,她们一家人一直靠着夏国政府提供的救济食物生活。

当时“白眼狼”境内刚刚结束了战争,国内可以说是一片狼藉,就连百姓的衣食住行都难以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夏国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为他们提供救援物资的支持。

那时,阮文竹的母亲经常对她说:“我们吃的食物,都是夏国给我们的,你要记住这份恩情,永远心存感激。”

然而到了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却开始频繁骚扰边境。

之后边境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阮文竹的丈夫也被抽调到了前线只留下阮文竹和儿子相依为命。

那天,阮文竹和平时一样背着自己一岁多的儿子,在凉山上去寻找食物。

路上她不敢有一丝大意,因为她知道,这座山上到处都是“白眼狼”军埋设的地雷。

因此短短的一段路,她走得格外小心,但即使如此,她还是踩到地雷了。

阮文竹知道自己必须保持静止,一旦动了,自己和儿子的性命都会遭到威胁。

在绝望中,她只能大声呼救,希望有人能听到前来救她。

“救命啊!救命啊!快来人啊!”

她的呼喊声惊醒了后背熟睡的儿子,也开始放声大哭了起来。

求救的声音在山间回荡,但似乎没有引起任何回应。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阮文竹的双腿已经麻木了,但她依旧死死地站在那里。

“不要乱动!千万不要动!”

就在这时,一个虚弱的声音从她身后传来。

阮文竹回头一看,便发现一个面色苍白,浑身是血的夏国士兵,正一瘸一拐地向她走来。

虽然阮文竹从小在边境长大,对夏国人并没有太多的敌意。

但现在正处于战争时期,所以见到眼前的夏国士兵,她的心中也难免有些害怕,担心那名士兵会趁机攻击自己。

可当她发现,那位士兵冒着生命危险,缓缓趴在地上拆除地雷时。

阮文竹心中的疑惑和不解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位士兵深深的感激。

“多谢了!多谢了!”她连声道谢,泪水不由自主地从眼角滑落。

这名夏军战士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分神。

他小心翼翼地将周边的土刨开,将地雷露了出来。

他的动作很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终于割断了引信,成功地将地雷拆除了下来。

“走吧”战士轻声说道。

闻言,阮文竹便小心翼翼地向后退了一步。

然后连忙对着那位战士表达感谢,但那位小战士却只是摆摆手,让她们赶紧离开。

眼见天色已经不早了,阮文竹就背着儿子转身向着山下走去。

结果还没有走出多远,她就听到了“砰!”的一声巨响。

原来地雷并没有完全被拆除,下面还埋着一个。

阮文竹顾不得多想,赶紧跑回到了那名夏军士兵的身边。

但眼前的一幕直接让她整个人都愣在了那里。

那位刚刚救过自己夏军战士正躺在地上。

他的脑袋上有一个血洞,鲜血正汩汩地流出来,他的右腿也被炸断,露出了里面的骨头。

看着满脸鲜血的救命恩人,阮文竹有些不知所措,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一把抱住眼前的战士,然后哽咽着说:“你坚持住啊,我这就去叫人!”

然而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