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一帝陨落众帝生(2 / 6)

剑出大唐 一片苏叶 13493 字 1个月前

的尸体已经清理出去,却有一人被当众斩首。

便是与宇文阀同流合污的内史舍人封德彝,相比于死在宇文成都手中的裴蕴、虞世基,此番他的名声可就臭多了。

之前他在成象殿为宇文阀站台,数落杨广,后被训斥。

如今被斩首以作告慰,众多朝臣对其厉声辱骂。

他曾受到内史侍郎虞世基倚重,狼狈为奸,使得朝政日益败坏,有此下场,倒也活该。

就在朝臣们骂声不歇时,便看到一名书生打扮的年轻人从封德彝的尸体旁走向成象殿。

众皆疑惑,仔细看也不认得。

六部官员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又看向九寺五监的人。

之后,就更加困惑了。

但是,宫廷禁军十二卫中的将领一看来人,立刻挺直腰杆,大营领将抱拳作礼,态度颇为恭敬。

隋皇直属左右翎卫营的人,他们的态度竟比外边备身府、左右武卫的人更甚。

朝臣们大疑,可想破脑袋也没见过这张脸。

到了成象殿门口,出来迎接他的,竟是独孤盛。

这下子,众人若有所悟。

裴虔通、司马德勘、宇文智及这三大护驾造反,全部被杀。

宇文化及携秦王之子杨浩北逃,五大护驾只剩独孤盛一人,宫廷禁军基本听他一人号令。

如此看来,十二卫的态度就不算奇怪了。

只是独孤盛看上去很怪,与这青年相对,似乎处于弱势。

江都城内,有谁值得他这般态度

没有随着宇文阀一道逃走的朝臣,多半还打算留在江都,建立南方朝廷。

突然出现这样一个人物,岂能不重视。

等李公公从水殿方向赶来,掌管库藏的太府卿范忆柏便上前打听。

他与独孤阀交好,由他出口询问最合适。

李公公一直在成象殿附近,靠着装死保住一条小命。

这时把发生在杨广周围的事简单一说,总算让他们了解个大概。

竟是独孤家隐藏高手,大隋忠臣!

从李公公隐晦的话语中,众人闻得一个重要消息。

若没有这位,临江宫与江都城都将易主,那时大隋将再无立锥之地。

不仅是扶大厦之将倾的关键人物,也为陛下留了最后一个体面。

众人脸上仍有悲哀,心下却认清一件事,独孤家在江都城的地位,还得往上拔高。

外边在小声议论,成象殿内,同样议论纷纷。

正商讨如何办丧。

周奕倒是懂怎么出黑,但皇室礼仪繁琐,他便懒得管了。

“皇后殿下!”

成象殿外,朝臣行礼。

一脸憔悴的萧皇后在面对臣下时,还能维持几分往日威仪。

示意他们平身后,便带着一封诏书步入成象殿。

张须陀与独孤盛定睛去看,那宫女捧着的玉色托盘上,只有一封黄卷。

独孤盛问道:“娘娘,不是说有两封诏书么”

萧皇后摇头:“陛下确有所言,可在流珠堂内,吾只寻到这一封。”

“两位将军打开一看吧。”

李公公将诏书取来,双手递上。

张须陀看了独孤盛一眼,小老头也不推辞,作为杨广护驾,他很清楚杨广的字迹用印,旁人想伪造也绝无可能。

隋有八玺,分天子皇帝信玺、行玺,用途各不相同。

其中神玺与传国玺用的最少。

而这封诏书上,正是传国玺用印。

独孤盛一脸郑重,见上方写道:

“朕承七庙之灵,膺五运之箓。今托体山陵,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赵王杲,仁孝天纵。其以杲嗣登大宝,奉承宗祀。”

独孤盛还想往下看,竟没了。

字迹没错,诏书上还有一股酒味,像是被酒水打湿,复又晾干。

一点不会错了,正是杨广所书。

陛下啊,何故惜字如金,吝啬笔墨!

这可如何是好

独孤盛把诏书递给张须陀,张大将军只是看过一眼,立刻还给萧皇后。

大家都拿不定主意。

赵王杨杲最得杨广宠爱,因此被带来江都,传位给他毫无意外。

但他已被裴虔通这反贼杀死。

如此一来,诏书岂不作废

“娘娘,请把另外一封诏书找出来吧。”

萧皇后摇头:“吾已令人翻遍流珠堂,再无所获,当日陛下醉酒,语焉不详,或再无遗命。”

萧皇后这般说,独孤盛与张须陀也没办法。

他俩要是反贼,那也简单得很,此刻却束手束脚。

周奕看他们犹犹豫豫,不想在此耽搁,直接说道:“赵王陪奉陛下而去,如今江都城内,唯燕王倓符合诏令,为定人心,在娘娘找到第二封诏书前,何不立燕王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