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言不发,都在那里竖起耳朵听着。
李翊接着说道:
“吾虽在河北,然此下江南。”
“亦对比过南方水军的实力。”
“天下水军强者,不过荆州、东吴、淮南三支而已。”
”若吾等强攻荆州,必损兵折将。”
“吾不忍见此事也。”
话落,帐中寂然,鸦雀无声。
李翊望一眼众人,伸手竖了三根手指头。
“今我有三策以示诸君。”
“其一,让东吴攻坚城,耗其精锐。”
“其二,养我军锐气,待其两败俱伤。”
“其三,结好荆襄士族,不战而屈人之兵。”
说着,忽掷令箭于地,声若雷霆:
“夫用兵之道,当如养鹰——”
“饥则为用,饱则飏去!”
“今曹氏即困兽,东吴如饿鹰。”
“吾等且作壁上观,坐收渔利,岂不美哉?“
“诚所谓,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我等若于此时强攻,不过得残破之城。”
“而智取缓图,终收完整之利也。”
李翊这才讲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认为江陵、襄阳是天下坚城,城高池深。
他们完全没必要去死磕,让东吴与曹魏相斗,他们坐收渔利就可以了。
而且古代攻城战本来就不好打。
守城战也是最能够淡化单兵战斗力的战役。
因为个人能力再强,面对高耸入云的城墙,都会显得渺小。
李翊的这个想法,众人是认可的。
但思路众人却有些质疑,赵云进言道:
“丞相智谋虽好,只是江东周郎绝非易于之辈。”
“见我等收兵不战,又岂容我等坐观?”
“况且若使吴人先得南郡,复攻之亦属困难。”
“今曹军新败,正可一鼓而下,又何必退?”
在赵云看来,李翊提出的计策有两个难点。
第一,周瑜不是傻子,怎么会甘心给我们当枪使?
第二,如果放任周瑜打下南郡,到时候我们不还是得重新打一遍。
届时依然会损兵折将,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呢?
李翊微微一笑,不急作答。
徐盛站起身来,奋然曰:
“吾等血战赤壁,岂为他人作嫁乎?”
“今避而不战,他日攻南郡,死伤必倍于今!”
李翊一捋颔下胡须,以手指江水说道:
“诸君见渔者乎?不费钩饵,焉得大鱼?”
遂命取襄阳、江陵城防图,指而言:
“曹仁守具精良,若强攻,吾军士折损当不下万人。”
“吾自有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管叫周瑜乖乖交出南郡。”
众人纷纷问,以周瑜强势霸道的性格,拿下南郡之后,岂肯拱手相让?
李翊抚掌大笑,又令侍者取来一副巨幅舆图,悬于杆上。
以笔勾勒,分析道:
“……诸君且看,吾退兵夏口非怯也,乃‘示形于东而击于西也’!”
说着,又一指淮南要冲之地。
“可对外宣称,我等此战,只为刘琦而来。”
“今曹贼已逐,荆州之事,当由荆州人自行解决。”
“来日我等便大张旗鼓,佯装是要北归徐州。”
“却使精兵三万,借道汝南,沿汝水疾下,不三日便可抵庐江。”
此时,诸葛亮率先反应过来,惊叹道:
“妙哉!庐江乃江东门户,若失之,则周瑜纵得南郡,亦成孤悬之师!”
庐江是连接荆州的要地,一旦被齐军所得。
周瑜打下来的南郡、南阳立马成了飞地。
周瑜当然可以割据在那里,继续去追逐他的志向——进取益州。
只是不知道坐镇江东的孙权,放不放心让周瑜在荆北常年领兵。
尤其两地还不好联系,因为途径之地的要道,已被齐军给切断了。
徐盛略有迟疑,问道:
“若周瑜不顾庐江,执意要强据南郡,如之奈何?”
李翊冷声笑道:
“昔年孙策以玉玺质袁术借兵,可知江东最忌后路被断。”
“今吾取庐江,如扼其咽喉。”
“孙权是宁要孤城,还是要三吴根基?”
“纵然周瑜要强据南郡,吾等只须在紧要之处,截断周瑜来使。”
“然后命人仿周瑜笔迹,改写傲慢之词。”
“到时孙权见着必怒,定召周瑜回江东。”
众人大喜,纷纷拜服李翊。
论心机计谋,还得是李丞相啊!
这等白嫖技术,我等简直是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