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一劳永逸的解决游牧问题,并不能只(4 / 6)

畜数、斤两、年月。”

众人全神贯注,认真听着。

李翊草拟了一个契劵的单子,交给众人。

以它为例子,进一步地解释道:

“公等异日可持此券来赎,由官府勘验相符。”

“一岁期者,九折偿畜。”

“三岁期者,八折如旧。”

“五岁期者,七折予之。”

“过五岁不赎者,则视为作废,钱货两讫。”

“倘逢白灾,公等愿取腌肉者,官府将以半价供盐。”

“所耗盐值,朝廷愿担其半,以示信四方!”

没错,李翊做的就是设一个保险公司。

保障众牧民,可以稳定的来汉地存储牛羊。

只不过这个保险公司,是由渔阳政府亲自扮演。

而渔阳政府的背后,是整个幽州,整个齐国。

不可能承担不起,游牧牛羊遇上天灾人祸的风险。

而这也是李翊为幽州创造外汇的办法。

毕竟官府为牧民们保管牛羊,是要收取利息的。

而对牧民们而言,他们只需交少量的保管费,就能将多余的牛羊给保管起来。

并且换取的是绝对健康的成年牛羊。

这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大买卖。

可以说,这一通操作下来。

汉人的经济得到了发展,胡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并且胡人中的富人也会越来越多。

但这对汉地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因为草原人变得富裕,是要付出代价的。

那就是在经济上,草原将会被汉朝的贸易体系给死死嵌住。

一旦两国发生战争,那毫无疑问。

这些牧民手上的期货合同就会被作废,没办法从汉地换回来现货了。

试想,

如果你是一个比较阔绰的牧民,靠着两地贸易,手上有了上千头牛羊的契劵。

算是富甲一方了吧?

结果,这些牛羊资源因为被嵌在了汉地里,却由于你们的政府要跟汉人打仗。

导致你的账户被冻结了。

那么你还会不会拥护你的政府,帮它打仗?

一个牧民不算什么,试想要是草原每一个牧民都反对。

甚至草原高层也有参与。

那么这个草原领主又如何领导他的子民去跟别人干仗呢?

为了保障两国贸易的安全,稳定市场。

李翊又下令,以优惠政策,大肆招募除渔阳本地之外的汉商。

让全国各地的商人,都能够来到渔阳经济特区,跟胡人做交易。

以此形成竞争,防止一家独大,从而囤积货物来挤兑市场。

见李翊如此贴心周到,众人心中仅存的疑虑终于消散。

以轲比能部的酋长,率先顿首:

“愿附明公良策!”

“今秋部中余畜,尽售官市。”

“不取腌脩,但求钱帛与期畜契券!”

李翊大喜,亲自斟了两杯酒,来敬那酋长。

礼遇之备至,令素利部大人见了,也当即击刀立誓:

“吾族所售牛羊,悉易盐铁茶醢,分文不留!”

“凡得钱货,必于渔阳边市耗尽,以表赤心!”

李翊更加满意,也来向他敬酒。

随后其余诸部酋长、大人都纷纷表示拥护李相的政策。

愿意回去跟部落酋长们好好协商,正式打开汉胡两地的市场。

在李翊的主导下,不少草原部落,当即将它们的牛羊,送到了渔阳政府。

以换取期畜契券。

虽然此时的渔阳太守是鲜于辅。

但当今丞相在这里,鲜于辅自然乖乖德把渔阳之事,尽数交给了李翊。

李翊便命田豫为幽州布政使,令他来渔阳协理牛羊存储事宜。

历史上的田豫,算是一辈子都在跟游牧打交道了。

当他听完李翊一系列的主张即政策之后,田豫几乎是惊为天人。

不禁对此感慨道:

“末将御胡虏之策,素以离间、胁诱为主。”

“好使其自相屠戮,以取边陲暂安而已。”

“然丞相之善政,却能使胡汉互利,共荣边市——”

“在下之术,仅可保十载太平。“

“丞相之略,可开万世之和!”

李翊却脸色却并未显露出有多少轻松之色

“方案虽好,却也要执行之人力强。”

“我不能在幽州待得太久,渔阳之事,就尽数交给国让了。”

田豫明白,只要李翊的政策能够得到实施并取得成功。

那可不单单是使幽州完成自给自足那么简单。

它可以使整个河北地区的经济都得到发展,甚至使困扰中原王朝许久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