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刘备称王,曹操称公。
他刘表为何不能建楚国,进位楚公?
“……诸位。”
刘表有条不紊地向众人阐明自己的观点。
“如今刘备已据五州之地,窥荆望吴,早晚侵吞天下。”
“今若能与魏公结盟,共分其地,方为保荆州之策。”
“吾受赐爵,只为保荆襄子民,别无他心。”
刘表信誓旦旦地向众人保证。
荆州士族多慕楚风,进位楚公,其实也是拉拢士人的手段。
主要公爵的诱惑对刘表来说太大了。
刘表这个人是典型的爱名不爱利。
史书记载刘表“在荆州几二十年,家无余积。”
年轻时的刘表也是大量散财,结交天下名士。
这使得他名列八俊,年纪轻轻就打进了国服前三十。
刘表到底是被名位迷惑了双眼,接受了曹操许下的楚公名爵。
正式与曹操签订同盟条约。
然后建楚公国。
又命典礼官将《诗经·商颂》里的“天命玄鸟”被改为“荆有苍兕”,唱诵《楚颂》。
随后派出使者,去陈都朝廷上奏。
这显然是刘表的先斩后奏,不管朝廷同不同意,他都已经称公了。
又发书送往各地,让众诸侯发贺礼过来。
就连一直与荆州敌视,常年交战的孙权,刘表都遣使过去催督。
让孙权在本城选四十担大柑子,星夜送往襄阳作贺。
一时间,天下震动。
……
冀州,渤海。
时正值乍暖还寒之时,有人报给李翊,民间出现了大量感染伤寒症的病患。
就连军营中,也有不少士兵,感染伤寒症。
李翊即命张仲景,组织医疗团队,前去调查此事。
恰逢匈奴使者又到了渤海。
这名匈奴使者自然是来自南匈奴。
说是南匈奴,但自鲜卑檀石槐崛起之后,北匈奴已经被灭了,就只有一个南匈奴了。
而南匈奴这个政权也比较特殊,
即便是在汉朝官方的文件里,南匈奴也是被定义为内属国,而非外臣国。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汉朝是已经默认南匈奴是汉地内的一个诸侯了,而没把他当外人看。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大汉以“渣男”形象将南匈奴娶进了门。
汉朝对南北匈奴的态度,大概就是“我会睡她,但会娶你。”
汉哥娶南匈奴过门时,就说我一定会好好对你,你赶紧跟北匈奴分手吧。
南匈奴听话照做,不仅充当大汉的雇佣兵,还帮大汉一直监视北匈奴的动向。
结果北匈奴认怂了,主动向大汉求和。
汉明帝刘庄认为,咱们都已经娶了南匈奴了,怎么能够再跟北匈奴眉来眼去呢?
不能一边跟盟友的死敌发展友好关系,还要求盟友对你死心塌地。
最后,汉朝不接受北匈奴的使者。
结果北匈奴也不气馁。
第二年,就拉上了西域国家等一帮“室友”,一起再次找到汉哥请求和解。
意思就是,你不喜欢我没关系。
但这么多人一起去你家,看在大家的面子上,你总该跟我说两句话吧?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
与北匈奴的不建交政策,汉朝只坚持了一年就放弃了。
虽然汉朝仍然拒绝向北匈奴派遣使者,但却同意了北匈奴向汉朝派遣使者。(渣汉这操作)
这种前脚刚睡完,后脚就去睡敌蜜的渣男行为,引起了南匈奴的强烈不满。
立马派人去质问大汉这什么意思。
大汉自知不占理,就赏赐了南匈奴了几万头羊作补偿。
后来南匈奴便一直留在汉地,跟乌桓人一样。
慢慢接受了汉化,比如当今的匈奴左贤王刘豹,就是汉化的典型。
不过匈奴人虽然接受了汉化,也有了农耕生活,却依然是以游牧为主。
主要河套地区适合放牧。
但作为汉地诸侯,自然是需要每年向朝廷中枢进贡的。
此前中央政府在时,便直接向中央政府进贡。
汉末诸侯崛起,袁绍统一北方后,匈奴人便向袁绍进贡。
如今曹操、刘备一统北方,匈奴人为了不得罪两大强权。
就同时向齐魏两国进贡。
李翊为齐国相,代理北方诸事,匈奴人自然是直接向他进贡。
也免得去徐州来回折腾。
匈奴使者名呼延仆,他将此次的贡品清单交给李翊。
乃羊三千只。
呼延是匈奴人的四大贵姓,李翊命人将呼延仆请入驿馆歇息。
又赐明珠、金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