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刘备进位齐王,李翊受封丞相(3 / 6)

“只是此岂垂泪之时耶?”

“翊尚有一事,耿耿于怀。”

“若主公不能答应,翊虽死不能瞑目。”

刘备大惊,忙道:

“……先生休要如此说话,人道丈夫三十而立。”

“今先生正值壮年,当是建功立业之时。”

“何得以此疯言,大为无状耶?”

李翊乃扶着床榻,强支病体起身。

刘备忙伸手去扶,“先生小心。”

李翊仅仅握住刘备的手,声泪俱下地说道:

“翊观天下鼎峙之势——”

“明公据徐州而制青冀,跨东海而拥燕代。”

“曹操挟兖州以窥豫土,假王命而胁陈都。”

“当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制!”

李翊开始进入正题,认认真真地为刘备分析当前的局势情况。

“不敢欺瞒,的确是翊自作主张,携群臣劝谏主公进爵王位。”

“只是此非为我一人之私,实为我军之所必行也!”

“今天子虽在陈地,然政令不出宫门,明公称王可建“汉室第二中枢“,使天下知汉脉未绝。”

“此一利也。”

“目今曹操制关中,窥汉中,早有觊觎神器之心。”

“纵然主公不称王,曹操必然也要进位。”

“如此岂非是使贼势涨而王威削乎?”

“王号一出,则中原士民知正统所在。”

“此二利也。”

先不管三七二十一,给曹操把帽子扣上去再说。

你老刘你不称王,曹操早晚要称。

人家一个阉宦之后都称王了,你一个汉室宗亲怎么能够被阉人抢先呢?

“今新得冀州,辽东抚定,大批旧臣功将,需王爵安抚。”

“此为固河北之计也。”

“此三利也。”

“有三利,便有三不可辞。”

话锋一转,李翊又开始为刘备分析此时不称王的弊端。

“今汉室分崩,九州幅裂。”

“明公虽据徐、青之雄,控冀州之富,然名爵不过车骑将军。”

“冀州新附将士私语:“不得封侯,不晋爵位,吾等血战何益?”

“将士怨望,此一弊也。”

称王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给手下人封爵了。

对于安抚有功将士,提振底层士兵的士气有奇效。

“河北遗民箪食壶浆,皆望‘汉家旗鼓’。”

“今明公谦退,恐使民生‘汉室终衰之叹,民心渐散。”

“此二弊也。”

“翊尝夜观天象,见东方聚群星,此天命在东,正应徐州。”

“主公若不承王爵,恐有违天意。”

“此三弊也!”

李翊强忍着病痛,为刘备分析了三利三弊。

刘备见此,叹了口气:

“若这是先生的想法,备愿意进王位。”

“只是须先生养好病体之后,再议此事。”

言讫,李翊忽然翻身从床上坐起。

“……善!”

“既然主公同意,当即刻择选良辰,进爵王位。”

刘备大吃一惊,目瞪口呆地望着李翊。

“……先、先生,你没病?”

话甫方落,自屏风后转出数人。

乃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

皆大笑不已。

“兄长,俺们适才可是听得真切。”

“你已答应了先生,可莫要食言。”

“……你们,你们居然都在!”

刘备见众人适才都躲在屏风后面,自己也是羞赧不已。

关羽走上前为刘备披上王袍,张飞持王印将之递给刘备。

刘备这才明白,从一开始,一切都在李翊的算计之中。

更令他没想到的是,李翊一行人众,都已经准备到这个程度了。

他如果再不接受,便有些不识好歹了。

“……唉,你们呐,真是害苦了寡人呐!”

话落,刘备已伸手接过王印。

众皆大喜,围着刘备高呼:“大王。”

又盛赞李翊妙计,李翊乃向刘备赔礼道:

“……若非迫不得已,翊实不愿以诈病劝明公进王位。”

“先生亦是出于好心,适才三利三弊之辩,备诚以为金石之言也。”

刘备也不怪罪李翊,单是见着他没事,便心满意足了。

李翊又打趣道:

“适才不是因翊害病,撤去了筵席么。”

“现在翊既无事,何不令人重摆宴席?”

张飞大笑,“好好好,适才兄长不肯答应此事,叫俺老张喝酒都不痛快!”

众人皆笑,房间内响起了久违的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