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老刘扎心,原来李翊跟孔明才是心意(3 / 6)

着袁氏的旗号,也很难得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若是强征百姓入伍,又只恐适得其反。

袁尚只得从其言,先与袁熙汇合部众,共计三万人左右。

舍了冀州,逃亡幽州涿郡去了。

至涿县时,袁熙又劝袁尚道:

“目今大敌当前,还请显甫放弃私仇,团结兄弟,共御外敌。”

袁尚面色大惭,只得说道:

“此前吾与显思与河间大战,被李翊率兵钻了空子。”

“我逃往博陵,显思逃往安平。”

“李翊先是去的安平,如今复来征我,必是显思已遭其害也。”

袁熙闻言,只得无奈叹了口气。

感慨袁家到底是如何从雄踞四州之地,走到如今这个地步来的?

“既然兄长已遭毒手,不妨请元才领兵过来襄助如何?”

袁熙又提出,联合并州高干,一起来阻挡李翊兵锋。

袁尚愤慨说道:

“此前吾势穷之时,本想投并州暂避锋芒。”

“不想高干此贼,枉为我袁氏之甥,竟出兵阻我去路。”

“不许我入境,焉有此理乎?”

原来,此前袁尚在李翊手上败了一阵之后,先去并州求援。

但当时的并州已经落入马超之手,高干、呼厨泉至少名义上已经投了马超。

眼下马超锋芒正盛,高干、呼厨泉俱不想在此时与之撕破脸皮。

所以袁尚能否入境,完全得看马超的脸色。

庞统力劝马超,派兵阻拦袁尚入境。

并分析说:

“目今将军南据黄河,北阻雁代,兼有沙漠之众,所向披靡。”

“南向随时能争天下,何向而不济乎?”

“况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极多,放任袁尚入境。”

“将军可全并州耶?”

庞统此言,既是防止袁尚在并州恢复实力。

同时又担心袁尚到并州后,利用他们老袁家的招牌,收买人心。

因为此时,已经有大量徐州官员,来并州述职了。

大伙儿刚换了单位,工作环境都还没熟悉,哪里敌得过袁氏的“金字招牌”?

不过庞统此言,妙就妙在句句不提徐州,皆以马超利益来分析考虑。

这是任何君主都爱听到的话语。

马超从其言,即命高干领兵拦阻,不许袁尚军马入境。

而高干见袁氏大势已去,也是真不想让袁尚来并州。

毕竟他兵马尚存,始终坚信自己迟早能够夺回并州。

现在迎袁尚入境,不就等于又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潜在的敌人吗?

所以高干与马超几乎是一拍即合,心意相通,欣然便领了命令。

袁尚被阻拦在外头,入不得并州。

这才一直逗留在中山、博陵,迂回徘徊,进退不得。

袁熙听完袁尚的遭遇,亦颇为唏嘘。

暗叹高干怎么能这样?

我们好歹是一家人啊!

怎么帮李翊这个外敌,却不帮我老袁家?

正当袁尚、袁熙两兄弟犯愁之际,忽报冀州有使到。

“冀州有使?”

初听此话之时,二人都还有些不习惯。

迟疑一下才反应过来,现在的冀州,已经是曹刘二贼的了。

“让他进来!”

须臾。

冀使入内,将书信呈上,是李翊送来的。

“信中写了什么?”

袁尚连忙问。

袁熙眉头紧皱,怔怔地不发一言。

袁尚等不及了,一把抢过书信,拿在手里观看。

原来,这信竟然是刘夫人写的。

只不过是刘夫人帮李翊代笔。

其大致内容为,

先表达对儿子的思念,并表示李翊没有为难他们一家人。

再然后,当然就是劝降了。

李翊劝袁尚、袁熙交出兵权,并表示会上奏朝廷,为二人保举爵位。

到时候升官封侯,当一个富家翁,仍不失为一件美事。

最后,则是威胁了。

李翊表示,如果二袁儿不肯投降。

到时候一定亲自领兵北上,不管你逃亡何处去,都要将二人的首级取下。

总之,这封看似是母亲写给儿子的信。

实则是李翊的一封威逼利诱的信。

袁氏三子,

袁谭暴戾残忍,袁熙懦弱寡断,袁尚俊美得人心。

此时的袁熙在看完李翊的书信之后,顿时有些心动了。

“显甫,李郯侯在信中说了,不会为难我等。”

“你看是否——”

话还未说完,立马便被袁尚打断了。

“兄长糊涂啊!”

“交出兵权,便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