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老刘扎心,原来李翊跟孔明才是心意(2 / 6)

“全军听令,就是现在。”

“冲锋!杀贼!!”

一声令下,李翊军鼓噪大进。

袁谭军遭前后夹击,首尾不能相顾,乱作一团。

战至傍晚,袁军大败。

死伤无数,余者皆溃。

袁谭身披数道伤势,只乘一马,于混乱之中仓皇望北而逃。

打算逃亡幽州,投靠二弟袁熙。

“黄汉升在此,谁敢挡我!”

就在袁谭奔逃之时,厮杀声中忽听得一声呐喊。

声如雷霆,震得敌军胆寒。

原来那人,正是引军抄掠袁军后路的黄忠。

袁谭乃将衣冠、发带尽数丢弃,披头散发,死命打马奔逃。

黄忠麾下有骑兵看见袁谭,乃冲他喊道:

“兀那贼将,快快停下!”

袁谭哪里肯听?

只一个劲儿地抽打马匹,拼命逃跑。

这下惹恼了这队骑兵,他们纷纷暗想:

“如今袁军大溃,凡遇着我等的兵士,多是呼喊一声,便下马受降。”

“哪有似此人一般,只顾逃跑而不肯受降的?”

于是,众人得出结论,笃定此人不是一般人。

遂不管地上的其他袁军,只追着袁谭走。

袁谭马儿负伤,跑不快。

后面的骑兵拈弓搭箭,疯狂攒射。

流矢射中马腿,马儿嘶鸣一声,将袁谭摔落在地。

袁谭右臂骨折,痛楚难当,对身后追赶之人绝望喊道:

“……咄!放吾走,吾能富贵汝!”

话还未说完,人头已被追来的骑兵砍落在地。

那骑士飞身下马,提头在手,笑道:

“汝头便能令我富贵,何须假汝之手?”

按照李翊此前制定的《新编军律》,凡有斩敌杀头的,都记大功。

以此来激发士兵的战意。

所以徐州儿郎们在战场上杀敌,大多殊死搏杀,毫不留情。

饶是这些追袭来的骑兵,也未能料想,他们方才无意中竟斩杀了对面统帅。

众人将头颅提回去,交给黄忠领赏。

清点完战场之后,李翊即引军入安平治所信都。

黄忠待一番清查过后,赫然发现自己的部卒适才竟斩了袁谭。

乃匆匆忙忙将之拿来给李翊看,李翊一惊,叹道:

“此非吾之所愿也!”

遂命人收葬袁谭尸体,以上宾之礼厚葬了。

进城之后,照例打开府库,先赏军士,后抚民众。

既收复安平,李翊仍留安平太守据守安平。

然后立刻率兵北上,去“收复”博陵、中山。

却说袁尚自弃了河间,西遁至博陵后,本想坐观时变。

可闻说李翊已经领兵打来了,又惊又诧。

暗道李翊进兵何以如此神速?

后方郡县无数,李翊是如何一一将之拔除的?

答案是,李翊并没有将之拔除。

现在的冀州多数郡县,都持观望态度,保持着中立。

等于说李翊虽然一连“收复”了河间、安平等地。

但这些地盘仍然拥有相当高的自治权。

而李翊坚信,只要击败二袁儿,这两个最大阻力。

这些还在观望的郡县,自然会乖乖投降。

眼下冀州三股兵团混战,他们身为郡守,只想着保全自己的官位,或是自己的子民。

犯不着为了谁去得罪另一家。

至于部分忠于袁氏的旧臣,眼下袁氏自己的嫡庶之争都忙不过来,哪里分得清细?

所以李翊进兵十分神速,只盯着你袁儿打。

其他郡县只要不拦路挡道,犯不着夺他的官位,抢他的城池。

于是,个个郡县都展现了异常的默契。

全都冷眼旁观李翊的军队,在境内自由穿梭,并不加以阻拦。

袁尚手中兵马极少,正思索该如何抵挡李翊大军之时。

人报幽州刺史袁熙,率兵两万,赶来支援。

袁尚大喜:“真吾二兄也!”

于是,亲自率众出迎。

兄弟相见,立马抱在一起痛哭。

哭诉家门不幸,又叹妻儿老母俱陷于贼军之手。

“今李翊兵锋来得急,显甫不妨随我回幽州去,暂避李翊大军锋芒。”

袁熙向袁尚提出建议,暂时放弃冀州。

目前的冀州,任谁都能看出来,它已是曹刘二人的掌中之物了。

尤其是冀州军民,已经展现出了明显的疲态。

之前远征河南,就已经把河北人累得够呛。

如今在河北本土作战,更是令冀民大困,苦不堪言。

都盼望着战事早点结束。

所以即便袁尚现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