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李翊妙算谋东城,徐州诸郎施穴攻(4 / 5)

,当时的刘备忌惮袁绍实力,未敢轻动袁绍大将。

故将袁谭、张郃等人一并放回。

虽然如此,张郃这“旧俘”的身份还是太过敏感。

张郃也不敢在此时冒头,于是打消了打算出城去和李翊相会的念头。

只在城上大声呼喊:

“张郃在此!未闻李郯侯找吾何事?”

李翊见张郃不下来,倒也不恼,只笑声问道:

“……未有他事,特来与张将军叙旧耳。”

听得李翊如此优哉游哉的话语,城上其余诸将纷纷过来看热闹。

他们大多只听过李翊名声,并未见过李翊本人,

只知他善用谋略,深谙用兵之道。

并且还是徐州重臣,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河南两大强权的共同谋主。

着实后生可畏!

今日见着本人,生的倒是眉清目秀,五官端正。

披一件淡蓝色的鹤氅,丰神飘洒,器宇轩昂。

在仅有十数骑的护卫下,来到城头之下,全无半点惧怕。

确实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与冷静……

张郃并不能理解李翊为什么要专程来看自己,但此时的他已经远远比不得李翊了。

这位可是真正的河南谋主,节制四州一司隶兵马的人物。

今肯念旧情,专程跑城下来跟自己叙旧,着实难得。

张郃遂礼貌的拱手一礼,朗声回道:

“多劳君侯挂念,诸事安好。”

“遥记当年在乐安时,君侯只是轻摇羽扇,便使我军闹哄哄,去匆匆。”

“夺路而走,弃甲骂青骢。”

张郃先表达对李翊的敬意,又接着道:

“自别君侯,倏忽数载。”

“不想君侯风采依旧,已名震天下矣!”

“忆昔相从之时,多蒙教诲,感谢不忘。”

“今君侯节制四州人马,权倾天下,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

“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

张郃这话倒是发自内心的。

李翊此人温文尔雅,待人和善,没有任何官架子。

也没有瞧不起他这种兵子的意思,这一点令张郃颇为感动。

“一时虚名耳,不足为道。”

“倒是张将军,君仪表不俗,奈何失身于贼?”

张郃闻言一惊,左右将领亦陡然色变。

怎么聊得好好的,突然开始人身攻击了?

指臣骂其主,跟人身攻击没区别。

“袁公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天下独得其六七,奈何说我为贼?”

张郃当即反驳。

“吾等奉诏讨贼,岂能有假!”

这时候便体现奉迎天子的好处了,李翊再次搬出汉家四百年的金字招牌。

“袁术叛逆,私藏玉玺,已为刘将军和曹司空所灭。”

“今袁绍侵占四州之地尚不知足,还要无端侵我河南领土。”

“此非反贼,又是什么?”

这便是沮授之前所提到的,河南是义兵,曹刘是有舆论优势的。

“公等听好了!”

李翊将矛头猛然转向城上守军,“袁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汝等若是不早做决断,必为其所害。”

“倒不如投我河南来,夫以刘将军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

李翊在拉票环节中悄悄将曹操摘出去,大肆吹捧徐州的工作环境有多好,薪资待遇怎么这么样。

刘将军本人更是世之明主啊云云……

“将军,这李翊是来劝降的。”

岑璧在旁侧提醒张郃。

张郃又岂听不出来,正欲开口回复。

李翊已经先自说道:

“张将军且听吾一言。”

“如今山河黎庶,悉毁兵灾,良知仁善,皆没战祸。”

“今刘使君仁德著于四海,正欲匡扶汉室,保君济民。”

“然常叹一人之力有穷,恨无志同道合者并肩。”

“以张将军之人中俊杰,何不与吾一起辅佐玄德公,共做忠臣?”

“上可以匡君济民,名垂竹帛。”

“下可以荣妻荫子,光耀门楣。”

“张将军莫要执迷不悟,袁绍此人外宽内忌,好谋无断,终不是我河南对手,早晚败亡。”

“张将军乃深明大义之人,切莫失身于贼。”

“不若保全有用之身,与我等一同光复大汉河山!”

李翊一口气将自己的劝降词全部说出。

丝毫不拖泥带水,几乎是一气呵成。

他这段话的煽动性很强。

不仅在意识形态上抬高了自己,贬低了袁绍。

还为张郃规划了未来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