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敢在这种关头擅自离开。
“……南皮位在冀州。”
李翊也发话了,对赵云的分析进行补充。
“袁谭带着青州兵入渤海,必要南下魏郡。”
“这无疑会增加兖州战场、曹公的压力,我等也须加快脚步才是。”
本来冀州本土的兵就够多了,现在袁谭的青州兵还在往前线赶。
光是想想,都替老曹捏把汗。
“既然袁谭未守青州,现在是谁主任青州之事?”
田豫也开口说话了。
哨骑回报说道:
“禀将军,据探报,现在守备青州五事的,应是袁营名将高览。”
汉末三国都喜欢把相似的人捏合组在一起。
蜀汉有卧龙凤雏,五虎上将。
孙吴有四英杰,十二虎臣。
曹魏有八虎骑,五子良将。
马超、吕布麾下也有八健将。
而河北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四庭柱了。
不过也有说法叫,四庭八柱。
四庭为,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八柱为,田丰、沮授、许攸、逄纪、郭图、审配、荀谌、辛评。
不过不管是哪个说法,高览都是河北四庭柱之一。
并且在许多评书中,高览都有手持百斤巨斧,与张飞大战不分胜负的形象。
虽然这些都是来自于民间故事。
但要知道袁绍是失败者,所以他麾下许多人的相关记载都是少之又少。
颜良、文丑能帮袁绍统领数万大军,在正史中却只能为背景板、垫脚石。
因为史书上已无他们之前的高光记载。
反倒是张郃因为投靠了曹魏,所以他的史书记载一下子就厚了起来,超过了另外三庭柱的总和。
艺术来源于生活,民间故事既然选择了高览。
那也能侧面反映出高览在历史流传下来的故事,其实力理应不俗才对。
“……诸公有识得此辈否?”
李翊目光逡巡一圈,问众人道。
孙乾站起来说道:
“我闻高览乃河北名将,能征善战,颇有勇力。”
“大都督不可轻敌。”
因为孙乾是青州人,所以也派到了此次征讨青州的战事中来。
毕竟本地人对老家环境相对要更熟悉一些。
嗯……
李翊沉吟半晌,在营里来回踱了两步。
众将皆不解其意,陈到率先开口说道
“大都督,高览纵有勇力,比之我等如何?”
“其纵有用兵之略,比之大都督如何?”
“陈到不才,愿提精兵三千,取高览首级,为大都督作见礼!”
一言蔽,赵云、张飞、田豫等将纷纷出列请战。
见众人如此慷慨激昂,李翊不禁失声笑了。
看来这几年,大家都憋坏了,都等着战场上建功立业。
“……呵呵,诸公稍安勿躁。”
“高览一夫之勇耳,不足为虑。”
“我自来青州,真正在乎的乃是青州之民。”
此言一出,诸将无不怔住。
老袁家在河北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还是很好的。
毕竟袁绍“宽仁”嘛,估计刑法、徭役之类的比较宽松,所以百姓们都念着他的好。
但袁谭例外,他在青州听信近言,纵情奢淫。
监守自盗,贩卖公物,掳掠田野百姓。
多亏了袁谭在青州这几年的作威作福,才使得老袁家四世三公的口碑在青州被败尽了。
青州百姓人人都盼望着有一位新的主人来接管青州。
几年前,刘备与李翊曾来过青州一次。
当时他们便迁了一部分的青州百姓到徐州去,为之后的屯田运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不过,当时由于碍于不好跟老袁家全面撕破脸皮,以及自身实力不足等考量。
倒也没敢大量迁民。
如今既是与袁氏全面开战,那是时候展开大规模的迁民运动了。
只要迁走大量的青州百姓,就等于直接摧毁了袁氏在青州的战争潜力。
毕竟你没办法就地补充兵员、粮源,只能从冀州运。
但我们都知道,远距离运输士兵、粮草,是巨大的损耗。
更别说要供养整个青州了。
袁绍已经有了幽州这个放血槽了,试想再来一个青州,会不会拖垮富庶的冀州?
当李翊提出自己的战略构想之后,众将无不佩服其高瞻远瞩。
如果真能完成李翊的迁民计划,那青州战事问题就能够得到彻底的解决。
倘若按部就班的打,即便你真打下了整个青州,袁军照样能够整军重新打回来。
这无疑会使徐州陷入青州的战争泥潭,不符合李翊定下的战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