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刘备:敢骂我的军师?真是活腻了!(3 / 5)

身是胆。”

“荀公达经达权变,刘子扬才策奇士。”

“何谓我麾下无人?”

祢衡闻言大笑,讥讽道:

“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

“李翊徒有其表,有名无实,可使之青楼念白、侍寝问妇。”

“张飞面黑心恶,好挞健儿,可使之屠猪宰狗、沽酒贩肉。”

“关羽轻而少虑,慢待士人,可使之看门护院、尽用其才。”

“许褚匹夫无谋,可使牧牛放马,替驴拉磨。”

“赵云虚有锦面,可使穿针绣花,不辱银枪。”

“荀公达可使吊丧问疾,看守坟墓。”

“刘子扬可使断袖之宠,秉祖遗风。”

“至于剩下之数,皆碌碌无为,滥竽充数。”

“可为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锵锵锵!

祢衡话一说完,席间拔刀之声大作。

张辽就立在旁侧,闻言欲掣剑杀之。

但李翊将之拦住了,对于祢衡的狂言,他只是一笑了之。

越缺少什么,就越在乎什么。

比如你要说一个帅哥长得丑,那这个帅哥乐呵乐呵也就过去了。

但你要说一个丑逼长得丑,那他一定会急眼。

李翊并不在乎祢衡的辱骂,在他看来更多只是祢衡的无能狂怒罢了。

只是祢衡攻击范围甚广,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李翊这么好的心态。

刘备也是怒鞭督邮的脾气,哪容祢衡这般挑三拣四,折辱众将。

“汝有何能,敢发此大言?”

庞季等人皆面面相觑,不知今日之事该如何收场。

祢衡仰头笑道:

“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

“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

“岂与俗子共论乎!”

徐晃走至刘备身侧,说道:

“主公不必理会他,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

“只将之逐出徐州,永不得入便好。”

刘备冷声笑道:

“量鼠雀之辈,何足用刀?”

话落,转而凝视祢衡,叱道:

“祢衡竖子,汝且听好。”

“吾杀汝犹雀鼠耳,念你素有虚名,远近将谓我不能容人。”

“可速离徐州,勿使复现而碍诸公眼帘。”

祢衡听罢,只是摇头晃脑,将头发直甩。

“人言刘玄德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吾乃天下名士,却将我驱离徐州。”

“时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

“刘将军既欲成王霸之业,何以如此轻人耶?”

李翊站出来,说道:

“吾本不欲与汝作口舌之争。”

“只是窃听闻,儒亦有小人君子之别。”

“足下自诩君子,殊不知君子之儒,在于忠君爱国,守正邪恶。”

“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

“今刘将军在徐州,轻徭薄赋,聚拢流民,开垦荒地,废黜酷刑。”

“终使徐州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

“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

“所产之物,阜如山积。”

“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

“此非君子之道乎?”

李翊虽是说给祢衡听得,却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是正步走在诸宾客之间。

不论是荆州来客,亦或徐州本地官员,无不点头应和。

“窃闻小人之儒,惟务雕虫。”

“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

“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这话虽不点名,但大伙儿都知道说的正是祢衡。

因为祢衡之所以名扬天下,就是因为他文章写得好。

一篇《鹦鹉赋》把自己比作鹦鹉,称余人皆为众禽。

虽然都有羽毛,虽然都是人。

但是真要比起德行来,又怎么能相比呢?

李翊的话还在继续:

“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

“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子玉骂的好啊!

刘备向李翊投去一个赞美的目光。

李翊简直是他的嘴替,把他想说的话全都说出来了。

真要一刀把祢衡给剁了,刘备反而觉得不够解气。

你以为就你有辩才,我家军师照样有苏秦张仪之口舌。

只是人家不乐意搭理你罢了。

刘备知是李翊是在替自己出头,本来不想理他。

但看自己生气,李翊便主动站出来怼了祢衡,批评他的缺点。

“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够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