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3 / 4)

很多小民都乐意为他效劳。

至于装备,农具等,以麋竺为首的士人豪族掌控的铁官营,也是开足马力,全力打造。

李翊主动找到这位大舅子,告诉他可以不惜任何成本,全力打造铁甲,刀兵。

至于铁矿,除了与青州的交易之外。

鲁国、沛国也是产铁大国。

那里开采出来的铁矿,通过泗水,走水路运送回下邳。

最后,剩下出来的海船,仍旧命人出海前往辽东交易。

主要挑选的,是太史慈上次带出海的战士。

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出海经验,可以独当一面了。

同时,由于已经和公孙度建立同盟。

李翊也能够放心的和他交易,是以扩大了商船规模。

除了带了精盐之外,还带了中原特产。

饴糖、咸鱼、珍珠、绢帛等等。

可以购置大量的马匹回来。

先甭管养不养得起,马儿反正饿不死。

顶多就是不给你喂粮食,让你成为战马。

作为役马,也是能提高运输效率的。

何况马儿在古代之所以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救急。

必要之时,马儿可是重要的备用口粮。

多屯一些不是坏事。

总之,诸事既定。

凡刘备、李翊到处,民众皆竭诚欢迎。

真可谓占尽天时!

虽多年后,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两年多下来,李翊与刘备募集了大量的流民。

在徐州安置了足有几十万人众。

其中有大半都是徐州本土人,受战乱影响,而流离四方。

这些流民的加入,极大推动了徐州屯田的发展。

考虑到徐州目前的高速发展。

经过估算统计,李翊等徐州高层,一起向刘备上书,可以再扩军一万人左右。

以徐州目前的生产力,养得起。

并且,这也是为了秋收后,为覆灭袁术做足准备。

而在徐州紧锣密鼓的备战之时,中间还出了一个小插曲。

那就是荆州刘表突然中止了与徐州的贸易。

无他,刘表敏锐的政治嗅觉,发觉情况有些不太对。

尤其现在天子东归,刘备被朝廷委任了左将军的高位。

并且赵云还被朝廷授予了九江太守之位,庐江太守的官位也落在了曹营中人手里。

这跟说好的不一样。

按刘表原来的打算,他不断给徐州输血,为得就是插足扬州事务。

结果庐江、九江的归属权,全落在了曹刘手里。

他刘表连口汤都没得喝。

这让刘表大为不满。

徐州方面也有话说的,说不是我们不想把庐江的表奏权给你荆州。

可问题是这是朝廷的旨意,咱们也没法反对,你说对不对?

难不成景升兄认为朝廷说的不算?

刘表身为汉室宗亲,当然不敢说朝廷、天子做的不对。

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而接下来,徐州的一系列操作,更是令刘表大为警觉。

那就是把荆徐二州的交易内容,全部变为了粮草。

徐州大肆屯田,肯定是要起征伐之事。

刘表料定刘备不久将打扬州。

一旦真打成了,那扬州可就真落入刘备手里了。

此前说好的庐江表奏权并未交给刘表。

现在若是让刘备打下扬州,那刘表就彻底失去了插手扬州事务的机会。

是以,他果断停了与徐州之间的贸易。

而徐州方面对此却丝毫不慌。

老刘这边,徐州已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致对外了。

而刘景升荆州方面,却是各派争斗。

蔡、蒯、庞、黄四大世家,垄断了荆州的权力。

尤其江夏的黄家。

要知道徐州与荆州的贸易,主要就是通过江夏与广陵之间的长江水路,来进行交易。

而刘表对江夏的掌控力却极为薄弱,大权都落在了黄家手里。

你刘表能够拒绝与徐州的贸易,还能阻拦手下人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利益的驱使下,黄家大量宗老都私自与徐州进行交易。

而刘表对此却无可奈何,无能为也。

尤其像黄祖,人家当年射杀孙坚,可是实打实帮了刘表一把。

江夏大权几乎尽在其手,靠着强大的荆州水军,整个长江水道,都被黄家控制着。

此前的贸易搞得好好的,大家都有钱赚。

你刘表倒好,一拍脑袋,把贸易说断就断了。

这会打乱多少人的章程安排,动了多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