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丞相手握十万雄兵,灭魏绰绰有余,陛下却还要增兵,这是为何?(2 / 7)

张飞性格来,他便狠得下心做此事。

而李治则完全是出于军律律法,他摇头正色道:

“……夫人,慈不掌兵。”

“今日若饶一人,明日便会有十人效仿。”

随即高声对众军士道,“丞相仁德,体恤百姓。”

“我等既为王者之师,就当秋毫无犯。”

“今日之事,以儆效尤!”

鞭刑执行时,全军肃立观看。

每一鞭下,都让将士们心头震颤。

行刑完毕,李治亲自为伤兵敷药,温言道:

“非是我无情,实为军纪不容。”

“你且记住这个教训,日后勿要再犯。”

此事很快传遍全军,自此再无人敢违抗军令。

数日后,大军行至乐城外十里处。

探马来报,城中百姓听闻汉军纪律严明,已纷纷出城相迎。

诸葛亮闻报,即命赵云率精兵一千先行入城,维持秩序。

其余部队在城外扎营,不得惊扰百姓。

次日清晨,

诸葛亮轻车简从,只带关平、关兴等数将入城。

但见街道两旁跪满了百姓,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

一老翁颤巍巍上前,奉上一碗清水:

“丞相仁德,老朽无以为敬,谨以清水表心意。”

诸葛亮连忙下车,双手接过水碗,却不饮用,而是问道:

“老丈,城中粮价几何?百姓可还过得去?”

老翁垂泪道:

“自夏侯楙驻守以来,横征暴敛,城中十室九空。”

“幸得丞相仁军,我等才敢出城乞活。”

诸葛亮闻言,当即传令:

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减免赋税,与民休息。

关银屏见一孩童饿得皮包骨头,心生怜悯,将自己的干粮尽数相赠。

李治在旁看见,微微点头,也命亲兵将随身携带的粮食分发给老弱妇孺。

便在此时,忽见一队百姓押着个五花大绑的汉子过来。

为首的老者跪地禀报:

“丞相,此人原是夏侯楙帐下税吏,平日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今日被民等擒获,听凭丞相发。”

那税吏面如土色,连连磕头求饶。

诸葛亮沉吟片刻,对百姓道:

“此人罪恶,理当严惩。”

“然亮既立‘保国安民’之誓,当以法度行事。”

遂命关平:

“将此人收押,细查其罪。”

“若罪证确凿,依律处置。”

“若有人诬告,也当还其清白。”

百姓闻言,无不心悦诚服。

是夜,诸葛亮召众将议事。

费祎进言:

“丞相仁德感天,如今汉中民心归附,实乃大幸。”

“然我军粮草转运艰难,长久下去,恐难支撑。”

诸葛亮羽扇轻摇:

“……文伟所虑极是。”

“亮已思得一计:可在汉中实行屯田,且战且耕。”

“既可减轻蜀中负担,又能安顿流民。”

李治出列道:

“……丞相明鉴。”

“末将愿领本部兵马,开垦荒地,以为表率。”

关银屏也道:

“末将也可率女兵营协助耕作。”

诸葛亮欣然从之,批准了军民同耕于汉中的计划。

这项计划实在必行。

因为蜀中粮运困难,如果继续依靠关中、河南的粮食,将会成为洛阳朝廷的一个极大负担。

反之,如果能够在汉中实现自给自足。

那么汉军便有着充裕的时间,来进行伐蜀之战。

这也是汉中的重要性。

诸葛亮不愿意采取冒险计策的原因也在这里。

只要稳扎稳打得到汉中,那么蜀道再是艰难。

有汉中兜底,迟早能够打进成都。

次日,汉中城外出现了一幅奇景:

蜀军将士卸甲执锄,开荒种地。

女兵营的姑娘们则帮着百姓修补房屋,照料伤病。

一日,

关银屏正率女兵在河边浣洗衣物,忽见上游漂来一具尸体。

打捞上来后,发现是个年轻女子。

怀中还紧紧抱着个婴儿,竟还有微弱气息。

关银屏急忙命军医救治,亲自照料这个失去母亲的婴儿。

消息传开,汉中百姓无不感动。

半月后,诸葛亮巡视屯田情况。

见麦苗青青,长势喜人,不禁欣慰。

行至一村,忽闻哭声震天。

询问之下,方知是村中突发瘟疫,已死了十余人。

诸葛亮立即命随行军医前往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