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孔明赠仲达女装,并点评其食少事烦(5 / 7)

,钱粮吃紧。”

“你这首相,可能筹措些粮草支援前线?”

陈登细览奏疏,面露难色:

“陛下若要,自然是有的。”

“只是去岁河北大蝗,赈灾已耗去大量钱粮。”

“今若往关中运粮,路途遥远,损耗颇巨,恐又是一笔不小开销……”

刘备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侍从急忙上前抚背。

稍缓,他抬手止住陈登:

“先甭管开销大小,你只说有没有?”

陈登躬身:

“陛下若是要,自然是有的……只是……”

“好了!”

刘备颔首,语气坚决:

“既然有,那就发过去吧!”

“孔明用兵,从不虚言。”

“既说吃紧,必是急需。”

“臣领旨。”

陈登再拜,却未立即退下,欲言又止。

刘备似看穿他的心思,叹道:

“元龙可是觉得朕太过纵容孔明?”

陈登忙道:

“……臣不敢。”

“只是国库虽有余粮,亦需为长远计。”

“长远?”

刘备忽撑起身子,目光如电。

“若无孔明在关中挡住司马懿,何谈长远!”

“当年朕与子玉、云长、益德创业时,何曾计较过这些?”

言及这帮老兄弟,刘备又是一阵咳嗽。

这次竟咳出些许血丝。

侍从大惊,急忙递上绢帕。

李翊见状,急步上前:

“秋风萧瑟,最易伤人。”

“陛下万乘之躯,当格外珍重。”

刘备摆手止住内侍递来的茶汤,强笑道:

“……子玉过虑了。”

“不过是年轻时落下的老毛病,每逢秋深便要发作几日,不碍事的。”

“呵,不过说来也怪。”

“前几年倒未曾发作,近两年,便疼得厉害。”

“也不知是何故。”

话落,轻啜了口茶汤。

汤水从嘴角流出,侍从取出丝帕帮他擦拭。

李翊眉头紧锁,见刘备虽披厚裘,指节却因用力抑制咳嗽而微微发白。

小黄门又为刘备添了一件狐裘,殿内银炭盆烧得正旺。

却似仍驱不散天子眉宇间那缕倦意。

待议毕政务,李翊悄然寻至太医署。

华佗正在捣药,见李翊来,忙起身相迎。

“元化先生。”

李翊屏退左右,低声问道:

“陛下近日圣体似乎愈发不适,究竟情形如何?”

华佗长叹一声,引李翊至内室:

“相爷既问,佗不敢隐瞒。”

“陛下龙体……外看似无大碍,实则内里虚空。”

“年青时征战四方,伤痕累累,患有隐疾。”

“因陛下身子强健,迟迟未发。”

“然随着陛下年老,体力渐衰,器官老化,隐疾便发、”

“兼之国事缠身,陛下每日坐在殿内批阅奏折,对身体亦是巨大损耗。”

“年轻力壮之时,尚可忽略。”

“如今年过花甲,诸症并发。”

“正如老树逢秋,难免枝枯叶落。”

李翊急问道:

“可能根治否?”

这……

华佗眉头皱起,摇了摇头:

“若在壮年,或可以麻沸散麻醉。”

“剖腹洗肠,去腐生新。”

“然陛下年事已高,气血已衰,恐难承受手术之苦。”

他取出一卷医案,“现今只能以人参、黄芪等温补之药调理。”

“但相爷亦是通晓医理之人,当知‘药者毒也’。”

“是药三分毒,久服必伤肝肾。”

“如此调养,不过……不过延宕时日罢了。”

李翊默然良久,负手望向窗外。

庭中银杏叶落如雨,恍若时光流逝。

“当真别无他法?”

李翊声音微涩。

华佗沉吟片刻:

“除非……除非能静心养性,不再忧劳国事。”

“然这岂是陛下所能为?”

李翊黯然。

他深知刘备性情,即便病骨支离,亦必强撑理政。

想起当年徐州初识之时,纵横天下。

而今英雄暮年,竟难敌岁月消磨。

“今日之言,出君之口,入吾之耳。”

李翊最终道,“还望先生竭尽所能,延陛下寿数。”

“至于其他……自有天命。”

华佗躬身应诺。

李翊走出太医署,但见秋日西斜,将宫墙拉出长长阴影。

他忽然想起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