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口呆。
“用兵之道,存乎一心。”
“阵是死的,人是活的!”
司马懿训诫道。
夜幕降临,司马懿常至伤兵营存恤将士。
“丞相!”
一断臂老兵挣扎欲起。
司马懿按住他:
“不必多礼,家中可有难处?”
老兵哽咽:
“拙荆多病,孩儿尚幼……”
司马懿当即下令:
“传令:士卒伤残者,月给米三石。”
“战死者家属,抚恤加倍!”
两年转瞬即逝。
时值章武十四年,成都城外举行大阅。
但见旌旗蔽日,甲胄鲜明。
新式弩机齐射,箭如飞蝗。
重装步兵结阵,坚如磐石。
骑兵突击,迅如闪电。
黄权捧着最新统计:
“丞相,现存粮秣可支两年年之用。”
“军械完备,新弩三千张。”
“将士士气高涨,求战心切。”
司马懿颔首,目光扫过整齐的军阵,最终望向北方:
“李翊……刘备……尔等可知。”
“这两年来,吾无一日不想着报仇雪恨!”
他缓缓拔出佩剑,直指北方:
“今粮草充足,军械精良,士卒用命。”
“当出师北伐,讨伐伪帝,以报国仇家恨!”
三军雷动:
“北伐!北伐!北伐!”
司马懿收剑入鞘,眼中寒光闪烁。
两年磨一剑,今日终于要出鞘了。
他知道,这一次北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晨曦初照,
魏王曹叡临朝听政,文武分列两旁。
司马懿出班奏事,声如洪钟:
“臣蒙大王圣恩,镇守蜀地,厉兵秣马两载。”
“今粮草丰足,军器完备,人马雄壮,可以伐齐。”
“若此番不扫清奸党,恢复中原,誓不回见大王。”
曹叡蹙眉:
“丞相可知,方今中国势大,蜀地偏弱。”
“以弱伐强,实逆天而为。”
司马懿昂首道:
“大王,凡事当逆天改命!”
“昔武王伐纣,亦是以弱击强,终成周室八百年基业。”
“臣受先王知遇之恩,梦寐之间,未尝不设伐齐之策。”
“今当竭力尽忠,为大王克复中原。”
“扫除伪帝,扶正正统!”
言未毕,班中一人急步出列:
“丞相万万不可兴兵!”
众视之,乃太史令谯周也。
谯周手持玉笏,神色惶急:
“臣职掌司天台,见灾异频现,不敢不奏:”
“近日有群鸟数万,自南飞来,投于汉水而死,此大凶之兆。”
“臣夜观天象,见奎星躔于太白之分,盛气在北,利守不利攻。”
“又成都百姓皆闻先王庙柏树夜哭……”
“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啊!”
司马懿勃然变色:
“谯太史!吾受先王托孤之重,当竭力讨贼。”
“岂可以虚妄之灾氛,而废国家大事耶!”
话落,转身对曹叡躬身道:
“臣请大王准臣出征,若有不谐,甘当军令!”
曹叡沉吟良久,方道:
“既丞相心意已决,孤便准奏。”
“但望谨记:不可轻敌,不可躁进。”
司马懿再拜:
“臣领旨!必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退朝后,司马懿亲率文武百官,至魏庄王之庙。
太牢祭品陈列,香烟缭绕。
司马懿焚香再拜,涕泣告曰:
“先王在上,臣懿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负罪非轻!”
“今臣复统全师,再出祁山,誓竭力尽心,剿灭伪帝,恢复中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言毕,伏地痛哭。
左右无不感泣。
然而这一幕,却被一同来庄王庙祭祀的曹休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司马懿逢场作戏罢了。
他故意为此,只是想借此收买人心而已。
是夜,烛影摇红。
曹叡独坐案前,正批阅奏章,忽闻内侍来报:
“大司马曹休求见。”
曹叡眉峰微蹙:
“宣。”
曹休疾步而入,神色凝重:
“大王,臣闻丞相又要出兵伐齐?”
曹叡放下朱笔:
“……正是。”
“丞相为此已准备两年,粮草军械俱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