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相爷放下的这张大网,将涵盖整个天(1 / 7)

徐州。

府库前,新到的一批军需物资堆积如山。

锦旗招展,兵士肃立。

徐州校尉许耽亲自点验。

待押运官吏交割完毕,许耽即命心腹将物资尽数搬入内库。

是夜,许耽召军司马章诳至密室。

烛光摇曳,映着满室绫罗绸缎、金银器皿,盐砖茶叶。

军司马章诳见状,面露忧色,低声道:

“许校尉,今年物资较往年又丰了三成。”

“我等若再如往常般截留,恐有不妥啊。”

许耽不以为意,随手抓起一把粟米,任其从指间流下:

“……章司马多虑了。”

“放眼我大汉各州郡,哪处不贪些军饷?”

“若独我徐州清廉,反倒显得不合群,显得清高了。”

章诳环顾四周,压低声线:

“李相爷近年来大力整肃吏治,已查办了不少贪墨官员。”

“下官听闻御史台已派暗使四处查访,万一……”

许耽哈哈大笑,拍着章诳的肩膀:

“章兄过虑了!贪污之道,贵在分寸。”

“小贪怡情,大贪伤身。”

“我等每年只取一成半,朝廷哪会察觉?”

“何况贪腐古来有之,岂能尽绝?”

“只要咱们不做得太过分,朝廷一般是查不到的。”

“就算查到了,那也不见得就会深入查办,毕竟要牵扯出许多人出来。”

“所以这些年,某一直让尔等控制分寸,只要别太过分,出不了事的。”

说着,又凑近耳语:

“何况京师各位大人那里,年节孝敬从未短缺,他们自会替我等周全。”

章诳仍不放心,又道:

“平准监那边可打点妥当了?”

“他们掌管商贸,最易看出破绽。”

这里章诳提到的平准监,其实是汉朝的“皇商”。

因为汉朝是没有皇商的,也没有比较系统的官营企业。

最多就是掌管重要资源的盐铁,由大司农负责。

但在李翊的统筹下,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

李翊认为,必须把全国的大型商贸统一起来,才能方便管理。

否则一定会使财富大量外流,不能被政府及时有效的吸收。

所以他统筹各方资源,整合地方各个部门。

专门设立了类似后世央企、国企的部门。

设立了掌管河北全部商贸的“河北均输令。”

“均输”为汉代原有经济官职,主管物资调配与官营贸易,符合“国企”职能。

“河北”则是为了明确辖区,地理指向清晰。

凡黄河以北,含幽、冀、并等州商贸皆由河北均输令掌控。

而在中原,则设立了中原平准监。

“平准”源自汉代平准令。

职责为稳定物价、官营贸易,与“皇商”性质契合。

“中原”也是涵盖核心区域,凸显战略地位。

其涵盖司隶、豫兖徐等州。

“监”则是为了体现监察与管理的双重职能。

二者单独分立出来,不受大司农管辖。

这也是李翊搞行政划分的习惯,让各职能部门相互制衡,相互牵制。

避免一家容易掌控太多利益,使得其尾大不掉,不好收盘。

所以章诳这里之所以要问平准监那里打点好没有,就是因为人掌管着徐州的商贸。

而两个人贪污的军饷,要想变现的话,只能“走私”。

所以平准监那边不能不打点。

许耽挑眉笑道:

“平准监上月纳妾,我等送的贺礼抵他三年俸禄。”

“……放心吧!”

随即正色道:

“老规矩,两万人的军供,发一万五千人的量。”

“各级官员分三成,余下两成……你懂得。”

章诳会意点头——那两成自是孝敬朝中权贵。

许耽是非常有原则的贪腐。

因为在古代就算是喝兵血,吃兵肉,那也是有讲究,有学问的。

有的将领,他手底下有一万人,他报两万人上去。

然后领两万人的军饷。

其中一万的军饷是真要发到基层官兵手里,多出的一万则是自己和几个心腹一起瓜分。

他是贪了军饷,但该属于士兵的军饷他也给足了。

所以打仗的时候士兵也会卖力的打。

就算不打仗,至少不会闹事儿。

而有的将领就奇葩了,同样是拿了两万的军饷。

自己和心腹瓜分了一万五。

剩下的五千给那一万个官兵。

那这一万人能领到多少军饷?

这肯定要打折扣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