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李相爷在濡须口讲话,你们江南这些(1 / 9)

章武十年,春。

洛阳城柳絮纷飞,正是江南好风景。

李翊自府中缓步而出,仰观天色。

只见东方既白,朝霞如锦。

映着他一身紫袍玉带,更显威严。

今日乃是他奉旨南巡之期。

刘备特赐假节钺,授虎卫五千,仪仗一千,童仆八百。

更命虎侯许褚随军听用。

恩宠之盛,朝中一时无两。

显然,刘备是故意为之。

一次南巡都给出如此大的手笔,就是想给李翊壮声势。

让天下人都知道,李翊是代表天子南巡的。

故而排场上,绝不能差了。

李翊未急着登车,反命车驾暂候。

自己乘了小轿,径往城南新科状元郎姜维府上去。

这是朝廷的恩惠。

内阁规定,凡是殿试甲等前三名,都会在洛阳赐一套宅邸。

洛阳毕竟是京城,京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宅那是相当不易的。

姜维此时方晨读毕,闻首相亲临,忙整衣冠出迎。

二人分宾主坐定,侍者奉茶。

“伯约,”

李翊执杯未饮,目光如炬,“今上命吾南巡,汝可愿同行否?”

姜维年少英发,眉目间自有锋芒,闻此言心下一动。

他早闻江南征南大将军陈登拥兵自重,朝廷多有微词。

此次首相南巡,明为巡视,实为收权。

他当即起身拱手道:

“相公不以维年少学浅,维敢不从命?”

“江南之事,维亦有所闻。”

“愿随相公左右,效犬马之劳。”

李翊颔首微笑:

“……善。”

“伯约聪慧,必知此行非比寻常。”

“陈元龙与吾有旧,然国事为重,私交为轻。”

辞别姜维,李翊返归相府。

未入正堂,已闻内室窸窣之声。

推门而入,见四位夫人正在为他整理行装。

麋贞细心叠衣,甄宓收拾文书,吕玲绮擦拭佩剑,袁莹则正将新做的糕饼装入食盒。

“相公此行,须几时方归?”

麋贞先问道,眉间隐有忧色。

李翊笑道:

“江南非远,多则三月,少则两月即返。”

袁莹接话道:

“相公惯不喜新衣,这些旧衫都已浆洗熨帖。”

“莫要穿脏了不知换洗。”

吕玲绮将佩剑递上:

“此剑随妾多年,锋利无比,相公带上防身。”

唯独甄宓默然不语,只将书盒盖好,轻叹一声。

李翊察觉,温言问:

“宓儿有何心事?”

甄宓抬眼,眸中忧色流转:

“妾乃女流,本不当预政事。”

“然市井皆传,陈元龙在江南拥兵自重,有自立之意。”

“相公此去,千万小心。”

李翊大笑,执甄宓手曰:

“吾与元龙,昔在徐州同抗袁术。”

“生死与共,他岂会害我?宓儿多虑了。”

“市井小民,就爱听风是雨,夸大事实。”

话虽如此,李翊心知甄宓所言非虚。

很多时候假的也会变成真的。

退一万步讲,陈登已经来到了他人生中声望的最高时刻。

更别提其手上还有二十万大军了。

他若要在江南自立,无疑会成为朝廷的心头大患。

辞别众妻妾,李翊又转至书房。

长子李治正埋首经卷,未觉父亲入内。

李翊观其读书专注,心下欣慰,轻咳一声。

李治惊起,忙施礼问安。

“治儿,”李翊开口问,“可愿随为父下江南?”

李治愕然,一时语塞。

他年已弱冠了,虽为相门之后,却从未真正意义上参与政事。

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如关兴、张苞等辈,都跟随陈登在江南建灭吴之功了。

可他却连参与政事的机会都没有。

父亲平日只嘱他专心读书,今日何以突发此问?

“父亲……此言当真?”

李治迟疑道。

李翊正色曰:

“……自然当真。”

“汝已成年,当见识天下事。”

“江南风云变幻,正可历练。”

李治眼中顿时放出光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儿愿往!愿随父亲同行!”

巳时正刻,李翊车驾起行。

仪仗宏伟,虎卫森严。

自相府直至洛阳南门,排开足有三里之长。

洛阳百姓闻讯,纷纷涌上街头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