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各为其主,事不由己。”
说罢拱手作别,“来日战场相见,再领教高明。”
司马懿也是政场老手了,一眼便识破诸葛亮的心思。
诸葛亮以大义为名,指责司马懿乱兴兵戈,涂炭生灵。
实际上就是因为诸葛亮初来乍到,根本没在关中立稳脚跟。
所以不止是司马懿没有作好此役长久作战的准备,诸葛亮其实也没打算现在就跟司马懿全面交战。
两人此次,都只是对对方的一次试探。
只不过政治人物之间,通过这场对话,让双方都能够体面的退场罢了。
是夜,魏军拔营退去。
诸葛亮登城望远,见魏军火把如长龙渐次远去,乃对左右叹道:
“司马懿知进退,真俊杰也。”
“然其必复来,诸君不可懈怠。”
随后,诸葛亮又带着李严巡视新垦的屯田。
麦浪翻滚,一望无际。
李严喜道:
“今岁若无大灾,丰收已成定局。”
“都督之策,虽萧何复生不能过也。”
诸葛亮遥望西天流云,喃喃道:
“粮草虽足,人心未附。”
“雍凉地广人稀,非十年生聚不能恢复元气。”
“况司马懿来年必举国而来,我以关中之地相抗,未可轻视也。”
李严一怔,问道:
“即便兵威有挫,不还有朝廷支援吗?”
诸葛亮望他一眼,笑道:
“朝廷岂能在边境常年屯驻重兵?”
“永和年间,朝廷为平羌乱,耗资八十亿钱。”
“如此巨费,任何国家也经受不起。”
“何况如今朝廷正在征伐吴国,待灭吴之后,也需在那里留有重兵,以稳定统治。”
李严听完诸葛亮的陈述,自觉压力山大。
只能也无奈地感慨一句:
“但愿早日灭吴,使朝廷多关注咱们西边儿战事吧。”
毫无疑问,江南战事分走了朝廷绝大部分注意力。
朝廷无论是资源还是人手,都大规模地往江南倾斜。
雍凉地区本就贫瘠,除了军务外,实在没什么值得朝廷注意的。
倒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江南地区,让朝中很多权贵意识到了一个吃肉喝汤的大好机会。
“快了,很快就到了。”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微笑道。
……
章武九年,春。
长江北岸旌旗蔽日,连营百里。
汉征南将军陈登独立高台,远眺江面。
江风猎猎,吹动他玄色的战袍,却吹不散眉间凝重。
“……将军,各军已集结完毕。”
副将呈上兵册。
“河北军张郃、河南军高顺、青徐军臧霸、荆州军黄忠、淮南军本部,共计二十万众。”
善!
陈登微微颔首,目光仍锁在滔滔江水之上。
“朝廷犒赏的牛羊可还有剩余?”
“尚余千来头。”
“全部宰杀,令将士饱餐。”
陈登顿了顿。
“将酒也分下去,每人一碗。”
副将愕然,有些迟疑地劝道:
“将军,明日大战,饮酒恐会误事。”
“寒冬方过,江水犹寒。”
陈登转身,目光如电,“让将士们暖暖身子吧。”
是夜,
北岸火把如星,烤肉香气弥漫全军。
将士们围坐篝火旁,大块吃肉,碗中浊酒荡漾着火光。
酒至半酣,陈登登台击鼓。
鼓声震天,万众肃然。
“将士们!”
陈登声如洪钟,“去岁寒冬,粮草不继,尔等忍饥受冻,某皆知之。”
“今春汛将至,天赐良机。”
“正当渡江诛逆,复我河山!”
台下寂静片刻,骤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呼喊:
“诛吴贼!收河山!!”
陈登抬手压下喧哗,继续说道:
“大丈夫立世,所求不过拜将封侯,荣妻荫子。”
“今功名已在眼前,唯看诸位敢取否?”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此去或马革裹尸,尔等敢否?”
“敢!敢!敢!”
二十万人齐声怒吼,声震云霄。
陈登目光扫过一张张激动的面孔,缓缓道:
“既如此,饱食整装。”
“待明日汛至,全军渡江!!”
当汉军备战之时,江南吴营却是一片惶然。
吴军主帅孙韶望着军报,手指微颤。
帐帘掀动,朱然疾步入内:
“都督,各地民变愈烈,若再调兵平叛,恐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