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儿辈们皆已成婚,(5 / 7)

远在殿门……”

他忽然住口,摇头笑道:

“嗨,说这些作甚。”

一片枯叶打着旋落在琴弦上。

陈瑶轻声问道:

“那殿下这些年是如何……熬过来的?”

“读书。”

刘理眼中忽然有了光彩。

“姨夫、姨母每月遣人送书,从《左传》到《商君书》。”

“后来才明白——”

“所谓‘制衡’二字,世间苦难,多半源于此。”

陈瑶沉吟半晌,旋即又问:

“所以殿下觉得……努力有用么?”

“哈!”

刘理突然笑出声,惊起檐下栖鸟。

“孤六岁习剑,十岁通《论语》,十五岁能辩江淮漕运利弊。”

“可那又如何?”

他摇手一指向帅帐方向。

“陈将军二十余年经营淮南,如今不也要受我这黄口小儿节制?”

月光被云层遮蔽,亭中顿时昏暗。

陈瑶看见年轻人眼中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像是困兽的倔强。

“有时候孤觉得,努力是最不值钱的。”

刘理摩挲着腰间玉佩,“寒窗十年,不及投个好胎。”

“就像……”

他忽然伸手接住一片雪花,“这雪落在梅上便是风雅,落在泥里便成了污浊。”

陈瑶心头一震。

她从未想过,这个在宴席上谈笑风生的亲王,竟藏着这般锐利的清醒。

正欲回应,忽闻远处传来巡夜梆子声。

“三更了。”

刘理起身拂去衣上落雪,“瑶姑娘且记住——”

他停顿片刻,声音轻柔下来。

“生在笼中的鸟,也能把羽毛长得漂亮些。”

“哦,对了。”

方走两步,刘理突然回头。

“若有机会,孤想再听你抚琴。”

月光下,陈瑶耳垂微红,低声道:

“后日此时,我仍在此处练琴。”

说罢,抱起古琴快步离去,蓝白裙裾在雪地上拖出浅浅痕迹。

刘理独立亭中,忽见石案下遗落一方素帕。

拾起细看,角上绣着小小的“瑶”字,幽兰暗香犹存。

……

洛阳,京城。

虽然刘备几个都上了战场,但太子刘禅并没有去。

这并不是刘备不给刘禅历练的机会。

像刘禅提出去河南巡县这种事,刘备可以同意他去。

但去前线打仗这种事,刘备不能放行。

因为他知道打仗有多危险,死亡率有多高。

太子又叫“国本”,是绝对不可轻动的。

因为万一哪一天老皇帝突然死了,太子又不在京中的话。

那么国家立马就会迎来一场巨大的浩劫,即便最理想的情况,那也是会有一场政治变动。

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晋国申生之死。

他爹晋献公想要废了他,首先一步就是让他出外统军,坐镇曲沃。

当时有个大臣就担忧申生的下场。

因为想培养太子就应该带在身边熟悉政务、悉心指导。

把继承人支到外面,一旦首都巨变,诸如老皇帝突然驾崩之类的,都来不及应。

因为怕被其他皇子联合大佬们抢班夺权,这并不稀奇。

更不要说战场乃死生之地,危险至极。

一不小心战死,国家就会陷入动荡。

其实,在这样一个世家豪门占主导的时代。

皇帝与太子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皇帝既想培养太子的势力,不然继位后难以压住底下的牛鬼蛇神,沦为傀儡。

但太子力量太强往往又容易失控,太子有可能政变提前继位。

让太子出去统军历练,太子身边很容易形成一股可观的军事力量。

老皇帝哪敢冒那父慈子孝之险。

所以古代很多时候,皇帝都会建立一个太子、亲王并重的格局。

太子在中央主持政务、亲王在外统军。

其实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卫刘氏江山。

毕竟退一万步讲,哪怕未来真发生见血的骨肉相残之事。

那江山始终是落在刘家人身上。

可若是让异姓将领兵权过重,那对皇室就是一个巨大的危害。

当然了,对于此时的刘禅而言。

他之所以留在京中,是有着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洛阳城内,张灯结彩。

朱雀大街上红绸铺地,禁军甲士列道而立,百姓翘首以盼。

今日是乃太子刘禅大婚之期,太子妃正是大司马张飞之女——张星彩。

这也是刘备在给刘禅铺路,帮他绑定元老派。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