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进则亢龙有悔,退则蒺藜生庭(3 / 6)

久久不凝。

“奇怪……”

曹丕喃喃自语,却仍将沾血的蜜糖送入口中。

“孤这是怎么了?”

曹丕只觉脑袋有些浑然。

但也没有太在意,只摇了摇头。

“定是近日政务繁忙所致。”

他对外喊道,“来人,再取些交州新贡的蜜糖来!”

……

就在魏吴两国畏惧汉朝的兵锋时,

汉朝大地上,地方各级官员已经收到了朝廷的通知。

着手准备征发徭役的工作了。

其中,最为顺利的是河北。

河北之地,沃野千里,仓廪充实。

朝廷征发徭役的诏令一到,各郡县官吏即刻张榜,征调民夫。

百姓虽有不舍,但因近年赋税稍轻,且官府许以钱粮补偿,故应征者甚众。

涿郡作为龙兴之地,

其太守府前,更是青壮列队,官吏唱名。

一老农拍其子肩,道:

“儿啊,此番随军,当谨慎行事。”

“天子仁德,必不使尔等白白受苦。”

其子拱手应诺:

“父亲放心,儿必不负朝廷征召。”

太守见此,捋须微笑,谓左右曰:

“河北之民,果然忠顺。”

“不愧是李相爷经营出来的风水福地。”

“若天下皆如此,何愁大业不成?”

青州、徐州之地,虽未如河北富庶,却也尚可温饱。

然近年战事频繁,徭役不断,百姓渐生不满。

琅琊郡内,一老者拄杖立于村口,见差役又来征丁。

怒而顿地,骂道:

“天子口口声声爱民如子,为何年年征发,使我等不得耕种?”

“家中田亩荒芜,妻儿何以为食?”

旁有乡邻大惊,急掩其口,低声道:

“老丈慎言!”

“此乃大逆不道之言,若被官府听闻,恐有灭门之祸!”

老者愤然甩袖:

“横竖是饿死,何惧一死?”

然终究不敢再言,只得眼睁睁看着自家独子被征调而去。

青徐地区百姓虽小有怨言,但大多百姓还是认真配合了朝廷的工作。

这也得益于当年李翊布政徐州,多施恩降惠于此。

至于河南地区,由于此地遭受的战争破坏最为严重。

所以刘备特地下旨,减河南三成丁役。

河南地方官员在接到诏书后,或有人道:

“朝廷要的是四十万总数。”

“河南减了,别处就要多征。”

“届时他州郡守完成使命,独我河南不足,岂非显得吾辈无能么?”

于是众官员为了自己的前程,

乃私下里决定,明面上遵旨减役。

实则在户籍上稍作调整。

将逃亡者仍计入丁口,老弱者不除名册。

但此举,也遭到了河南其他官员的反对。

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欺君之罪。

何况朝廷既然已经下旨减役,说明其他州郡肯定做了相对应的安排。

咱们又何必自作聪明呢?

经过一番争执,高层最终还是决定先按朝廷颁布的七成征发。

至于不足之数……

令各县自行筹措。

这道模糊的指令经郡县层层传递,到乡亭时已面目全非。

颍川郡守接到文书后,立即召集属吏:

“朝廷征役期限紧迫,每户必出一丁!”

“郡守,陛下不是减役三成吗?”

户曹掾小声提醒。

郡守冷笑道:

“减役?淮南前线等着粮草呢!”

他拍案而起,“告诉各县,完不成数的,县令免官!”

秋雨连绵中,差役们持着盖有朱印的公文奔走乡里。

汝南县郊,督邮张郗带着十余名衙役闯入村落,惊得鸡飞狗跳。

“奉朝廷令,征发民夫伐吴!”

张郗一脚踹开茅屋柴门,屋内老妪吓得打翻了纺车。

村里的里正赶忙近前,颤巍巍递上名册:

“张……张督邮,本村适龄男子皆已登记在此。”

张郗扫了眼名册,突然指着个名字:

“这陈大为何不来应征?”

“回张督邮,陈大上月采药坠崖,腿骨未愈……”

“所以、所以老夫未曾将他列入名册里去。”

“抬也要抬去!”

张郗厉声喝道。

“朝廷就要伐吴了,耽误了国家的征程,尔等吃罪的起吗!”

话落,即转头对衙役道。

“去陈家拿人!若敢抗命,以谋反论处!”

待徭役闯入陈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