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喊一声,不见应答。
眉头皱得更紧,又接着问道:
“朕在问话,卿为何不答?”
李翊这才缓缓抬头,目光深邃如古井:
“臣适才出神,只是在想袁本初,刘景升之事。”
刘备一怔,手中茶盏险些跌落。
“朕只是说如果,如果!”
“并未言废长立幼之事,子玉何出此言?”
“臣非忧废立之事。”
李翊声音低沉,字字如锤。
“乃忧同室操戈之祸耳。”
“胡说!”
刘备罕见地大怒,一拍桌案,案上奏章哗啦散落一地。
“卿以为朕之子,会如袁本初、刘景升之子那般手足相残?”
“朕平生最重兄弟之义,朕之子嗣又岂会不念骨肉之情?”
“行那兄弟相杀的禽兽之举?”
李翊长叹一声,目光越过刘备,望向殿外朦胧的夜色。
“……难说,难说。”
“皇位唯一,终是有人觊觎的。”
刘备面色铁青,十分不悦地说道:
“阿斗与理儿皆是卿的外甥,也都是朕的骨血。”
“子玉你又何必厚此薄彼呢?”
李翊闭口不言,只将地上奏章一一拾起,重新码放整齐。
他的动作缓慢而沉稳,仿佛在借此平息胸中的波澜。
殿内一时寂静,只闻雨打窗棂之声。
刘备背过身去,望向壁上悬挂的《桃园结义图》。
图中三人举杯共饮,豪情万丈。
良久,刘备才开口,声音已带疲惫。
“今日之事,暂且到此为止。”
“江南陈氏如何安抚一事,容后再议。”
“待东吴平定再作定夺。”
他挥了挥手,“朕倦了,卿且退下歇息罢。”
李翊深深一揖:
“臣告退。”
转身时,他瞥见刘备扶额而立的身影,在烛光下竟显出几分佝偻。
走出殿外,雨丝扑面而来。
李翊未撑伞,任由雨水打湿朝服。
宫墙夹道间,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
“哟!相爷!”
“下这么大的雨,您怎么也不打把伞呢!”
一名小黄门撑着伞,飞快追来。
“雨大伤身,请用伞。”
李翊摆手拒绝:
“不必了。”
“我想在雨中静一静。”
话落,继续前行,雨水顺着他的发髻流下。
待回到相府后,李翊官袍早已湿透。
发髻散乱,水珠从眉骨滑落,在脸颊上留下蜿蜒痕迹。
“夫君!”
甄宓正在廊下指点侍女修剪兰草,见状惊呼一声,手中银剪当啷落地。
她顾不得拾取,提着裙摆快步迎上前。
“怎的淋成这样?侍从何在?伞呢?”
麋贞正在厅中核对账目,闻声抬头,见李翊浑身滴水,慌忙丢下竹简奔来。
“相爷这是怎么了?”
她急得声音都变了调,连忙用袖角去擦李翊脸上的雨水。
“快,快去取干衣裳来!”
袁莹从内室转出,见此情形,二话不说转身就往厨房方向奔去。
“妾身去煮姜汤!”
李翊任由夫人们围着自己忙碌,目光有些涣散。
半晌才道:
“无妨……近日事多,雨中走走,反觉清爽。”
“这如何使得!”
甄宓挽着他冰凉的手往内室引。
“淋雨最是伤身,夫君乃一国柱石,若有闪失……”
话到此处,她忽觉失言,忙收住话头。
麋贞已取来干净中衣,轻手轻脚为李翊更衣。
她手指触到丈夫肩胛处,只觉那肌肉紧绷如铁,不由心疼道:
“相爷心事重重,连身子都僵着。”
李翊坐在床沿,任由麋贞为他擦拭湿发,长叹一声:
“……不过是我杞人忧天,庸人自扰罢了。”
甄宓跪坐在他面前,双手捧着一盏热茶递上:
“夫君所忧何事?可否说与妾身等知晓?”
“未来之事……”
李翊接过茶盏,却不饮,只望着茶汤中自己晃动的倒影。
“未必会发生的事。”
众夫人闻言,皆是面面相觑。
因为李翊这话说的确实有些莫名其妙。
此时袁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进来,闻言脚步微顿,随即笑道:
“相爷素来神机妙算,能见人所未见。”
“既然预见祸端,必有化解之法。”
甄宓接过姜汤,轻轻吹凉:
“夫君向来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