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讲究一个门当户对,
尤其是大族之间,那更要门第相配才行。
以李家在全天下的权势,跟谁联姻都比较吃亏。
放眼望去,配得上李家的,也就只有那么几家。
既然老李不太想跟陈家联姻,而威震华夏的关公又主动抛来了橄榄枝。
李家又何必拒之于门外呢?
面对关羽拉下老脸,主动伸来的橄榄枝。
李翊却没有马上应下,而是沉吟半晌,良久才缓缓道:
“婚姻大事,非同儿戏。”
“况今夜仓促,不若另择吉日细商?”
虽然没有马上答应关羽的请求,但却也没有明确拒绝。
显然李翊的意思就是,这件事可以谈。
关李两家联姻并非不可,
只是滋事体大,今晚上关老爷你又是突然造访,搞得太突然了。
咱们还是改天选个好日子,再具体商议这件事。
关羽自然听出了李翊的话外音,大喜道:
“翊公此言大善!”
“关某今夜确实唐突,恕罪恕罪。”
其实关羽早有跟李家联姻的想法,毕竟朝中能让关羽看上的人太少太少了。
除他大哥刘备和三弟张飞外,关羽最喜欢的人便是李翊了。
事实上,除他大哥外,关羽最敬重的人也是李翊。
要说私心的话,关羽肯定多少也有点儿。
李家是天下第一豪门,女儿嫁进去就是虎女变凤女,到哪里都风光无限。
毕竟有哪个当父亲的,喜欢自己女儿嫁出去受罪呢?
只是碍于面子,关羽一直没好意思主动提罢了。
但就在白天的时候,有下人告诉关羽今天有不少人去找李家提亲去了。
关羽初时不在意,
这些年找李家联姻的不少,但都未被李翊放在心上。
直到有人向关羽透露,淮南别驾,陈登的心腹陈矫夜访了相府。
关羽这才有些慌神,
虽不见得陈登一定是来送女儿的,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李治这孩子,也算是关羽看着长大的。
关羽对这个胸有沟壑、敢作敢当的少年还是相当喜欢的,心里早已将之默认为了自家贤婿。
眼看陈矫夜访相府,关羽唯恐陈家捷足先登。
这才来不及送上拜帖,亲自登门造访,商议关李两家联姻事宜。
见此事有成功的可能后,关羽喜出望外,唤身旁随从道:
“来!将礼单呈上。”
侍从依命奉上。
李翊见状,急忙推拒:
“云长将军这是何意?”
关羽则恳切说道:
“区区薄礼,聊表歉意,绝非聘仪。”
“翊公若是不受,羽心难安。”
见其意诚,李翊方命人收下。
宾主又叙片刻,关羽这才起身告辞。
临行前忽驻足问道:
“适才见翊公似欲出门?”
“不知将欲何往啊?”
李翊眸光微闪,笑道:
“不过是寻常夜巡罢了,不必放在心上。”
“云长将军慢行。“
待送走关羽后,
袁莹这才开口询问:
“关家乃是皇室兄弟,也算半个宗室了。”
“放眼天下大族,也再难找到更好的家族。”
“夫君却依然意兴阑珊,何也?”
虽然李家子弟,不愁娶不到媳妇儿。
但一晚上,接连拒绝江南第一大姓,和皇朝宗室。
即便骄傲如四世三公的袁莹,也觉得自己这个丈夫未免太过,
“关氏虎女,与治儿正是良配!夫君为何……”
李翊遥望宫阙方向,幽幽道:
“我说过了,我李家是大族大姓。”
“一旦与外族联姻,两家便从政治上绑定了。”
“这中间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即便真的两家是良配。”
“那也须先禀过陛下,然后方可做出决定。”
袁莹一愣,不禁暗自感慨。
即便李翊早已是位极人臣了,可做事却依然如此谨慎,如履薄冰。
也难怪陛下会那么信任他,那么捧他。
李家也能在二十多年时间里,迅速崛起为天下第一大族。
袁莹也算是亲眼见证了李家的崛起。
此时更鼓传来,已是三更时分。
一片乌云悄然掩住新月,相府檐下的灯笼在风中摇曳。
三更鼓过,袁莹执灯送至府门。
“夜已深沉,夫君这个时辰还要入宫吗?”
李翊整了整衣冠,正色道:
“如今伐吴在即。”
“陛下筹备伐吴,此时必未就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