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京中达官贵人送来的拜帖。”
李翊接过几张随意翻看,不以为意。
“又是求相府办事的?”
“这些琐事交给府中管事的便可,何须夫人亲自操持?”
“夫君误会了。”
袁莹抿嘴一笑,眼中闪着狡黠的光。
“这些人不是来求你办事的,是来求亲的。”
“求亲?”
李翊一怔,“仪儿才十岁,求的哪门子亲?”
袁莹伸出纤指轻点丈夫额头:
“夫君真是忙糊涂了!治儿今年已十八,早该议亲了。”
“京城里多少双眼睛盯着咱们家这块香饽饽呢!”
李翊恍然,不由失笑:
“……原来如此。”
“难怪近日朝中同僚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原来都在打治儿的主意。”
袁莹得意地晃了晃手中拜帖:
“妾身可得替治儿好好把关。”
“京城那些女子,哪个不是做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美梦?”
说着,她抽出一张烫金帖子。
“夫君你瞧,这是华歆华大夫的女儿,家世倒还相称”
“就是年纪太小,才十三岁,还是个娃娃呢!”
李翊暗想才十三岁,华歆这老家伙就迫不及待地送女儿了。
估计是怕别人捷足先登吧?
又取过一张:
“这是鲁国相诸葛瑾的妹妹,年已二十七了。”
她撇撇嘴,“这般年纪还未出阁,定是容貌有亏。”
“咱们治儿相貌堂堂,岂能配个丑妇?”
李翊要是没记错,诸葛家是有两名女眷的。
历史上都嫁给了荆州大族。
本位面,迟迟未曾出嫁,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难不成也在守株待兔?
“这是步骘的女儿步练师,嗯妾身倒是见过一回。”
“容貌倒是绝美,可也要不得。”
听到这儿,李翊忍俊不禁,打趣道:
“丑的不要,美的也不要,夫人这标准倒教人为难。”
袁莹娇俏地吐了吐舌:
“夫君不知,越是貌美的女子,心眼越是坏。”
“咱们治儿单纯,岂能让他吃亏?”
“治儿精明得很,他哪会吃什么亏?”
李翊摇头笑道,随手拿起一张拜帖。
“这张好像不是京城里的拜帖?”
“这是博陵太守王经之女。”
袁莹接过话头,“听闻此女素有贤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倒是与治儿般配。”
李翊点头:
“王经乃河北名士,家风严谨,确实容易出德女。”
“不可!”
袁莹却突然摇头,“王家门第虽清贵,但势力单薄。”
“与我家联姻,咱们太吃亏了。”
李翊莞尔。
王经其实出身于河北大族,势力其实并不小。
可在袁莹眼中,即便是河北大族的王家,比起她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仍是逊色不少。
更遑论如今李家权倾朝野的地位。
跟他联姻,李家太吃亏了。
“夫人啊……”
李翊轻抚袁莹发丝,“婚姻大事,急不得。”
“京城这些权贵,哪个不是盯着治儿长大的?”
“就盼着能与李家结亲。”
“这其中牵扯的利益太多,需慎之又慎。”
早在李治还是娃娃之时,其实便有不少人找到李翊,希望两家能够定娃娃亲。
但都被李翊以大业未成,孩子年纪太小为由给拒绝了。
因为未来之事不好说,而两家联姻又是大事。
一旦结下秦晋之好,两家利益也就此绑定。
万一哪一家犯下政治错误,另一家肯定受到牵连。
所以对于娃娃亲这种未来不可掌控之事,李翊是坚决不接受的。
不过转念一想,
一般都是男方去找女方家提亲,
结果众人都上赶着把自己女儿往李家送。
只能说,
只要足够优秀,自会有大坝女人倒贴你。
袁莹靠在他肩头,轻叹道:
“妾身何尝不知?只是治儿年岁渐长,若不早些定下。”
“我这个当母亲的心里也总觉得不踏实。”
“怕什么?”
李翊捏捏她脸颊,“我李翊的儿子,还愁找不到好媳妇?”
正说话间,忽闻门外侍婢禀报:
“相爷,夫人,公子求见。”
“让他进来。”
李翊整了整衣襟。
门开处,一位俊秀青年迈步入内,正是李治。
“父亲、母亲。”
李治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