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由太子监国。”
“加封鲁肃为太子太傅,荀攸为太子少傅,共同辅政。”
这一安排出乎不少人意料。
李翊余光瞥见几位大臣交换着眼色,他们似乎都有些惊讶。
因为印象中,这还是太子第一次总揽全国军政。
“陛下圣明!”
李翊率先高呼,群臣随即齐声附和。
朝会散去后,李翊正欲离开,却被小黄门唤住:
“李相留步,陛下宣您至宣室殿议事。”
宣室殿内,刘备已换下朝服,着一身素色深衣,正在翻阅竹简。
见李翊进来,他放下手中简册,笑道:
“子玉来了,坐。”
李翊恭敬行礼后跪坐于席:
“陛下单独召见,不知有何吩咐?”
刘备沉吟片刻:
“此次巡县,名义上是考察民情,实则……”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李翊一眼,“朕欲亲眼看看永儿、理儿的封地治理得如何。”
李翊心下了然。
鲁王刘永、梁王刘理皆已就藩。
此番考察,实为刘备为身后事做准备。
“陛下用心良苦。”
李翊谨慎回应,“二王就藩以来,河南百姓安居乐业,足见二王贤明。”
刘备叹息一声:
“太子仁厚有余,决断不足。”
“永儿刚毅,理儿聪慧,皆可辅佐兄长。”
“然则……”
他忽然话锋一转,“子玉昨日所提灭吴之策,朕思之再三,仍觉时机未至。”
“此事,容后再议罢。”
李翊心头一紧,面上却不露分毫,拱手作揖:
“陛下圣虑深远,是臣操之过急了。”
“非也。”
刘备摆了摆手,柔声安慰道:
“卿为国事殚精竭虑,朕心甚慰。”
“只是……”
他目光深远,对上李翊,郑重其事地说道:
“朕已经老了,有些话朕不便说,有些事朕不便做。”
“有很多需要改变的事,朕已无力改变,也来不及改变了。”
“爱卿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所以这些话朕只对你一人说。”
“朕敬你为师,但朕毕竟比你年长。”
“你权且当朕是你兄长,将来很多事还需赖爱卿操持。”
“你——”
“能明白朕的意思么?”
李翊沉默良久,刘备这话说的清楚又模糊。
但李翊隐隐觉得,
刘备已经不单单只是在说皇子们权力交接的事了。
李翊与军中很多功勋大臣都有不浅的交情。
这些大臣自然是忠心刘备的,但他们的势力实在太过庞大。
他们死后,所留下的政治遗产也太多丰厚。
老刘是一个忠厚人,
他不止一次强调,自己永远不会像高祖皇帝对待韩信那样,对待手下兄弟。
但念及刘备那句,“有些事不便做。”
在联合刘备让李翊独揽全国军政大权,将自己捧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刻,打出感情牌。
那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臣……明白!”
李翊重重地说出这三个字。
眉宇间一川不平,仿佛有一个千斤重担一下子押在了自己身上似的。
离开皇宫时,李翊在宫门外遇见等候多时的赵云。
“子龙有事?”
李翊拱手问道。
赵云看了看四周,低声道:
“相爷,请借一步说话。”
二人行至宫墙拐角处,赵云确认无人偷听,才开口:
“相爷可知,近日朝中有不少大臣频频聚会?”
“哦?”
李翊眉梢一扬,轻笑,“未知也。”
赵云面色沉重,正色到:
“他们表面上谈论经学,实则……唉。”
他压低声音,“有人提议应重用以颍川、兖州士人为代表的河南士族。”
“削弱徐州,河北系官员。”
李翊摸了摸手上的扳指,冷笑一声:
“陛下才刚刚任命子敬,公达辅政,他们就坐不住了?”
赵云叹道:
“这本不该是云应过问的事,只是如今国贼尚未剿除,天下亦未太平。”
“朝中诸大臣却多怀私意,云实在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