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龙生龙,凤生凤,刘备哪个儿子会打(1 / 8)

却说刘备正式宣告将于正月十五之日,去往河南巡县。

临行前,赵云忽然告诉李翊,朝中有些大臣不太安分。

“相爷,云担心此次巡县,陛下与您都不在洛阳,朝局恐生变故。”

“如今吴魏虎视眈眈,西羌又不安分,若朝中再起纷争。”

“只怕又要生灵涂炭,百姓遭罪了。”

赵云叹了口气,说道。

李翊抬手止住他的话:

“……子龙所虑极是。”

“但灭吴大计,必须先考察河南民生恢复情况。”

“陛下虽未明说,但我知他心中已有伐吴之意,只是时机未到。”

赵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相爷已向陛下进献灭吴之策了?”

“不错。”

李翊背着手,慨叹道:

“今天命在汉,吴魏之灭,只是时间问题。”

“此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在那晚会谈之中,我曾提出分兵三路进军东吴的策略。”

“一路出江陵攻柴桑,一路出合肥攻濡须,一路出水军顺江而下。”

“但陛下以民生凋敝为由拒绝了。”

赵云沉吟半晌,感慨道:

“相爷如此进军,是欲一举灭掉吴国。”

“此策虽妙,但少说需动用二十万人,粮草辎重更是巨大。”

“确实需要河南、荆北等地提供充足补给。”

如果要伐吴,离不开河南的帮助。

因为真打起来,基本上只能从这里运粮。

为什么不从其他州郡运粮?

还是一个粮草损耗的问题。

河北再是富庶,等你运到江南去,都耗得差不多了。

其成本堪称天文数字。

依然是拿秦朝的琅琊运粮举例。

从徐州琅琊运粮到北河,两地直线距离一千多公里。

运粮队期间要翻过太行山和秦岭,经黄土高原进入内蒙古高原。

黄河来回渡两次。

这期间的损耗率高达惊人的99.5%。

也就说三十万斛粮草运过去,最后只能剩下两千斛不到。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古代粮草损耗率之高。

也不怪诸葛孔明几乎每次伐北伐都输在粮草问题上了。

低效的运粮成本,在古代这个农业并不发达的社会,是十分要命的。

汉朝比之秦朝生产力虽然有所进步,但也没有跨越社会阶级。

目的地虽然也没有琅琊到北河那么远,但古代的粮食也不是无限保质期。

是很难长久储藏下去。

所以真跟吴国打起来,主要还是仰赖河南地区的供给。

这能极大的节省粮草运输成本。

转念一想,朝中或许也正是有有识之士察觉到了伐吴的时机。

知道河南士人有机会抬头了,才会在这时候开始躁动不安的吧?

“陛下拒绝伐吴,是为了体恤民力。”

“而此次巡县,名为考察民情,实为评估伐吴的物资基础。”

“原来如此。”

赵云恍然大悟,随即又忧心忡忡,“但洛阳这边……?”

“有鲁子敬和荀公达坐镇,短期内不会出大乱子。”

“这二人都是追随陛下多年,朝中威望甚高。”

“而我们此去河南,一两月便回,不会有事的。”

“况且……”

李翊话锋一转,接着说道:

“云长和益德都在京畿握有重兵。”

“二将军对陛下忠心耿耿,有他们在,宵小之徒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听到关羽、张飞的名字,赵云神色稍霁。

这两位开国老将的威望确实足以震慑任何心怀不轨者。

“好了,时候也不早了。”

“子龙也早些回去休息吧,过几日咱们便要去河南了。”

“嗯,相爷也多保重身体。”

赵云拱手一揖,辞别李翊。

又过几日,时值正月十五。

洛阳城外的官道上旌旗猎猎,三千羽林军列阵肃立。

晨曦微露时分,刘备的銮驾自洛阳城门缓缓驶出,汉旗在晨风中舒卷。

“陛下,河南诸县已接到旨意,沿途皆已备妥接驾事宜。”

李翊策马靠近銮驾,拱手禀报。

刘备微微颔首,从銮驾中探出半身。

“子玉啊,河南百姓苦曹贼久矣。”

“虽经五年休养,朕仍放心不下。”

“此番巡县,一为察看民生,二来……”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东南方向,“也该看看那两个孩子在封地做得如何了。”

赵云驱马上前,银甲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