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朕与曹操不同,若不能为兄弟报仇,(3 / 7)

现在他需要完成第二步,巩固住。

以及最重要的第三步,让自己的儿孙能够承继住这份家业。

老头今年已经五十五了。

入蜀这种放眼整个历史都是高难度的工作,老刘实在没有多余精力去折腾。

他现在更想做的是,让自己的家业能够稳住,传承下去。

这一点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刘禅比历史上的曹丕要接手的家业还要大。

而且曹丕的开国功臣都是夏侯曹等宗室,有天然的血缘纽带。

而刘备开国,用的全都是异姓功臣。

这帮人和刘备一起奋斗,建立了利益关系网。

但从小养在深宫里的刘禅却并没有跟他们有更多往来。

此外,李翊奉行打击世家大族的政策。

尤其如今国家政权趋于稳定,李翊改革后的刀斧,几乎刀刀砍向世族。

这种提前宣战的模式,

刘备也没有信心在他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完全战胜世家大族的一天。

毕竟它已在汉朝横行了四百多年。

未来的挑战很艰巨,刘备现在能做的,就是为刘家后人铺路。

现在确实是一个难得入蜀的好机会,但刘备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退朝后,刘备并未急着回宫歇息。

而是负手立于殿前,望着渐散的群臣,目光深邃。

他微微侧首,对身旁侍立的小黄门吩咐道:

“去传关兴、张苞、赵统、许仪四人,至偏殿见朕。”

小黄门躬身领命,刚要退下,刘备又似想起什么,问道:

“李相何在?”

“回陛下,李相方才与荀先生一同出宫议事去了。”

刘备略一沉吟,颔首道:

“既如此,不必唤他了,去吧。”

不多时,关兴、张苞、赵统、许仪四人依次入殿。

他们皆身着戎装,英气勃发,虽年纪尚轻,却已显名将之风。

“臣等叩见陛下!”

四人齐声行礼。

刘备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目光一一扫过,眼中满是欣慰。

“好好好,你们都很好……”

刘备抚须而笑,眼中却闪过一丝感慨:

“尔等父辈随朕征战半生,如今都已鬓生华发,朕亦年近六旬。”

“所幸见尔等成才,足慰平生。”

“记住,这将来迟早是属于你们的。”

“朕还有你们的父亲,终会老去。”

“而你们,正是朝气勃发之时,路还长着呢。”

四子闻言,俱是拱手,恭敬道:

“臣等愿效死力,以报效陛下!”

正说话间,殿外传来脚步声,李翊趋步入内。

见刘备与诸将子叙话,微微一怔,随即行礼:

“臣不知陛下在此议事,冒昧打扰。”

刘备笑道:

“子玉来得正好。”

“朕正与几位小将闲谈,说起上庸之战。”

他环视一周,忽而问道:“咦,怎么不见令郎?”

“朕记得他不是也参加了此次征伐上庸的战事么?”

“怎么张郃上奏的战表中,不见令郎名讳?”

李翊面色微变,躬身道:

“犬子驽钝,不堪造就,故臣未遣随军出征。”

“兼之近日又染微恙,便未随臣入宫。”

刘备目光深邃,凝视李翊片刻,方道:

“……子玉过谦了。”

“朕记得李治那孩子,去岁在御前论兵法,颇有见地。”

“朕观二代子弟中,令郎才学最是出众。”

“何况……”

他略作停顿,“治儿与阿斗是表亲,正当多亲近才是。”

刘备虽与李治接触不多,但他认为此子颇有独到见地。

内心里觉得二代里面李治是最优秀的。

何况李治与刘禅还有表亲关系,刘备巴不得李治能够崛起,成为将来的国之重臣。

毕竟巩固皇权的三条大腿里面,外戚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李翊额头微汗,低声道:

“陛下厚爱,臣实在惶恐。”

“待犬子病愈,必带他入宫请安。”

刘备看出李翊不愿多聊自己的儿子,遂不再多言。

只是轻轻颔首,转而吩咐小黄门道:

“传太子来!”

不多时,刘禅入殿。

见众人齐聚,略显拘谨。

刘备招手道:“阿斗,来见过你几位兄长。”

刘备刻意避开“太子”名讳,反而是以一种攀交情的方式,让刘禅跟他们交往。

刘禅上前,正要行礼,关兴等人连忙避让:

“太子不可!”

“君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