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偷彭祖八百寿,孔明延年;开海上丝(2 / 7)

水,锻炼腿力。

每日又服用鸡汤、鱼蚌等滋养之物,身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健。

董奉之所以提出要给诸葛亮把脉,

就是因为他觉得这样的好官,应当长命百岁。

不想是他多心了,诸葛亮的身体远比他想象的要好。

说罢,董奉从怀中取出一卷绢册。

“此乃老朽毕生所集《导引图说》,愿赠使君。”

“使君按此法子,疗养身体。”

“必能偷得彭祖八百之寿。”

要论养生之道,董奉说第二,三国里没人敢说第一。

这哥们儿历史上活了一百一十岁。

就算放在现代社会,那都是极为罕见的存在。

后世猜测,可能有三个原因。

一方面是这哥们儿心态好,没什么世俗欲望,所以活得久。

二是因为这哥们儿确实很懂养生,每天都要练气功。

第三,就是他一生大半时间都是在南方。

尤其是交州、豫章这种山地沟壑、重峦叠嶂之地。

还是那句话,人老腿先老。

只要路走的多,寿命自然就长。

诸葛亮方要道谢,却见董奉已起身收拾药囊,不禁问道:

“先生将欲远行乎?”

“老朽腿脚尚健,”董奉将杏枝为杖,“闻益州多瘴疠,欲往治之。”

一旁张紘闻言色变,急附耳低语:

“使君,益州乃曹操所据。”

“若此神医为曹所用……恐资敌也。”

“倒不如寻个理由,禁止其出境。”

“只教其留在交州行医,若使本地百姓受惠。”

“我等亦有政绩交差朝廷。”

诸葛亮羽扇一摆,正色道:

“子纲此言差矣!医者仁术,岂分疆界?”

话落,转向董奉,从袖中取出一袋银钱。

“先生远行,略助盘缠。”

“他日有缘,再聆教诲。”

董奉坦然受之,长揖而别。

诸葛亮亲送至官道,目送那道青衫背影渐行渐远,忽吟道: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张紘却仍有些不甘,忽然一匹快马飞奔而来,拜道:

“使君,合浦黄门译长已至驿馆。”

“随行有波斯胡商、身毒贾客、南洋船主各一人。”

诸葛亮羽扇微顿,眼中精光一闪:

“好!速请至偏厅,备茶果相待。”

汉朝打通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事实上,同时期汉朝还有海上丝绸之路。

这条贸易之路,是西汉以来的海贸传统。

汉代的海上贸易主要是从合浦、徐闻等港口出发,沿中南半岛海岸线航行。

向西经马来半岛进入孟加拉湾。

可抵达印度东海岸与斯里兰卡。

向南,则通过岛链间的短途航行,与苏门答腊、爪哇等南洋群岛进行贸易。

而主动这条贸易航线的,便是朝廷在港口设立的“黄门译长”。

但是到了东汉末年,中央权威崩溃,这条贸易航线便逐渐被地方豪族所主导。

而士燮家族凭借对交州四郡的控制,客观上维持了这条航线的繁荣。

他们降低税赋,修缮码头,允许外国商人在龙编城进行贸易。

当时的交州市场上,甚至能看到波斯的地毯,印度的棉布,南洋的香料等等。

而中国的铜器、漆器也成箱的被装上船。

这种贸易规模虽然无法与后世的唐宋相比,但放在3世纪,以及是亚洲独一档的存在了。

这种繁华的背后,其实是士燮与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从士燮担任交趾太守开始。他既不像张鲁那样自称师君,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体系。

也不像公孙度那样割据辽东,自称辽东侯。

他的策略简单直接,

不争霸,不站队,不折腾。

对内休养生息。

对外始终以汉臣自居,向占据中央的势力称臣。

诸葛亮虽然是朝廷派来的交州刺史,但他只实控了苍梧郡。

其他州郡依然被士燮的家族所掌控。

士燮名义上仍然向中央称臣,他承认诸葛亮的刺史地位,明面上服从诸葛亮的领导。

但其实权却并未交出。

考虑到交州复杂的地形,与不便的交通。

诸葛亮不方便动用武力收回权力。

于是他便转换思路,希望通过掌控交州的经济命脉——海上丝绸之路。

由此,来慢慢架空士燮的权力。

偏厅内,沉香袅袅。

诸葛亮端坐主位,羽扇轻摇,目光如水般扫过四位异域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