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这样做了。
他兄弟二人放在汉朝,天生就是“政治不正确”。
投过去,大概率是要被边缘化的。
虽然说富家翁对很多人来说依然很满足。
但对比你之前作为土皇帝,一下子跌落神坛。
前后的落差还是非常大的。
反观如今的益州,那里就好像是如今世家豪强最后的狂欢似的。
大族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兼并土地,收刮美女。
曹操对此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只要他们肯为自己出钱出人就够了。
那里简直是豪族们最后的净土。
“兄长以为如何?”
申仪望着哥哥,显然对魏国开出的条件十分心动。
申耽却倍加担心,迟疑道:
“然汉室毕竟是正统,刘备势大。”
“其兵锋正盛,与之对抗,万一失败,则兄弟便大祸临头了。”
傅巽见此,立即插言打断:
“将军此言差矣。”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
“今汉祚看似虽兴,不过是因刘备他姓刘罢了。”
“倘使光武皇帝,不是刘姓,而今汉祚安在哉?”
“大丈夫遇事,不可不决。”
“二位将军既雄踞一方,当为子孙长计深远。”
两兄弟对视一眼,交换了个眼神。
少时,申耽长叹一声,挥手下令撤去油锅。
他站起身来,执傅巽手说道:
“先生肝胆照人,申某佩服。”
“请回禀曹公,容我兄弟再思三日,必给答复。”
傅巽深施一礼:
“望将军勿负魏望厚望,傅某告退。”
待傅巽离去,申仪急道:
“兄长究竟作何打算?”
申耽踱步至窗前,望着上庸城连绵屋舍:
“十万斛粮,百石盐,列侯之爵……刘备能给么?”
这点钱粮,刘备完全拿得出来。
只是他为什么要给申氏兄弟?
我把你灭了,你们东三郡不也是我的吗?
历史上的东三郡就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所以申氏兄弟选择了投降。
之后刘备便派遣了刘封、孟达接管这里。
等于是变相架空二兄弟的权力,加强了对本地的控制。
后来孟达背叛蜀汉投靠曹魏,曹丕待之甚厚。
但却并未剥夺孟达在上庸的权力。
因为孟达是主动投过去的,曹丕怕派人接管,会把孟达逼走。
所以宁愿让他成为一个半独立的诸侯。
因为孟达带着东三郡背叛,对蜀汉来说是一个打击。
我虽然得不到东三郡,但蜀汉也没了。
所以我可以不拿,只要你别拿就可以了。
这便是曹丕的态度。
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兄弟二人到底是没能顶住永镇上庸的诱惑。
决定投靠曹魏。
他们致书回信给曹仁,表明了自己愿意合作的态度。
曹仁得信大喜,立马回信。
说张郃已调动宛、洛之兵,不日将至。
所以他也会立马发汉中之兵过来协防,十天便到。
这期间,请申氏兄弟务必加强防务。
其书略曰:
“申将军明鉴:”
“得悉二位深明大义,归顺魏王,仁甚慰之。”
“今已调集汉中精兵,星夜兼程,十日之内,必至上庸。”
“张郃虽欲动宛、洛之军,然其路途遥远,纵使急行,亦难先至。”
“二位但请稳守城池,待我大军一到。”
“内外夹击,必使刘备之谋不成!”
“魏王已表奏天子,封二位为列侯。”
“世镇东三郡,望勿疑虑。”
申耽览毕,将竹简缓缓合上,脸上浮现出一丝释然之色。
他看向身旁的申仪,道:
“曹将军既已应允,十日之内,汉中援军必至。”
“张郃虽欲动宛、洛之兵,然其军未发,岂能先至?”
申仪也松了一口气,抚掌笑道:
“既然汉中援军十日便至,那我等无忧矣。”
“刘备用张郃为将,听说到现在都还在选派将领。”
“从洛阳到上庸,少说十五日路程。”
“等汉军到时,曹仁将军的援军早就到了。”
“我等无忧矣。”
兄弟二人相视而笑,心中大定。
申耽遂下令加固城防,多备滚木礌石。
又遣斥候探查四方,以防汉军突袭。
有了如此准备,两兄弟再无了顾忌。
话分两头,
时值春雨连绵,泥泞的山道上,一支军队正艰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