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张辽威震逍遥津,江东鼠辈得其名(1 / 7)

合肥城头旌旗猎猎。

张辽手按剑柄,立于女墙之后,

鹰目如电,凝视着城外吴军动向。

连月来,孙权亲率十万众围攻合肥。

却久攻不下,今日忽见吴军营寨炊烟稀疏,各部兵马陆续向南撤去。

“张将军,吴狗这是要逃啊!”

甘宁指着远处的尘烟说道。

张辽抚须不语,目光却锁定在逍遥津北岸一支与众不同的队伍上。

那支人马衣甲鲜明,旌旗华丽。

非但不似撤退,反倒在岸边设帐置酒,俨然一副在那里大搞团建的模样。

“兴霸且看。”张辽忽然剑指那处,“那紫罗伞盖之下,必是吴军重臣!”

张辽其实并未猜到在河边断后还要搞团建的人是孙权。

因为他觉得之前合肥保卫战,孙权被自己打怕了。

且这小子完全不懂军事。

有了上次的败绩后,怎么敢领下断后这样的重任?

甘宁顺指望去,果见华盖之下隐约有人着锦袍玉带。

周围侍卫环立,仪仗非凡。

不禁讶然:“谁人如此大胆,临撤退之际,竟于岸边饮酒作乐?”

张辽眼中精光暴涨,沉声说道:

“不管是谁,绝不能让吴人就这般撤走。”

“我在此观察许久,吴军主力基本已经撤走。”

“而这断后部众,必是吴军大员。”

“可击之!”

话落,当即转身下城,厉声喝道:

“传令!击鼓聚将!”

张辽也是专门等吴军大部队撤走之后,才决定发动偷袭。

因为此次战略目标与上一次不同。

上次张辽八百人冲阵,目的是趁吴军立足未稳,打击吴军士气。

之后吴军大部队包过来,张辽还是只能选择突围回城。

但这一次,战略目标是吃掉吴军这支断后精锐。

如果运气好,斩杀或生擒吴军几员高级将领,那更是意外之喜了。

所以要等候时机,等吴军大部队走得差不多了,再主动出击。

不过半刻,城中诸将齐集军府。

张辽环视众将,最后目光落在两位淮南宿将身上:

“兴霸、幼平,建功立业,正在今日!”

甘宁抱拳应道:“末将愿为前驱!”

周泰亦慨然道:“但凭将军差遣!”

张辽抽出令箭,沉声道:

“城中七千步骑尽出,分作两部。”

“本将与兴霸率主力直取逍遥津吴军本部主力。”

“幼平领一支偏师去毁桥断路,阻其援军!”

“得令!”

此次汉军倾巢而出,分工明确。

张辽、甘宁领主力猛攻吴军断后部队。

周泰则负责去断桥,既是防止吴军大部队回援。

同时也是为了聚歼未能过桥的吴军。

诸将领命而去。

不多时,合肥城门洞开,汉军如潮水般涌出。

张辽白马银甲,一马当先。

甘宁领锦帆兵旧部紧随其后,铁骑踏得尘土飞扬。

此时逍遥津北岸,孙权正与众将饮宴。

孙权之所以敢断后,其实也是觉得汉军不敢主动出击。

毕竟这次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

断后的五千部众,是精锐中的精锐的。

凌操凌统父子、陈武、潘璋、宋谦等猛将全都在这儿。

并且东吴的军制是授兵制度,将领们可以独自募兵。

他们此次断后,带的都是本部卫兵。

也就是他们的亲兵保卫队,可以说是最精锐的士兵。

加在一起,足有五千人。

即便合肥汉军倾巢而出,他们也不放在眼里。

这时,老将凌操忽觉地面微震,酒樽中清酒泛起涟漪,顿时变色:

“大王,有骑兵来袭!”

话音未落,远处已现尘头。

吕范惊起眺望,只见夕阳下铁甲寒光如雪,一面“张”字大旗迎风猎猎。

“是张辽!”

陈武拔剑大呼,“保护大王!”

吴军仓促应战。

张辽马快,转眼已杀入阵中。

长戟所向,血肉横飞。

甘宁率锦帆兵侧翼突进,箭无虚发。

吴军阵型未成,顷刻大乱。

“结圆阵!护住吴王!”

吕范嘶声喊道,却被周泰率军截住去路。

那边宋谦部刚列好枪阵,就被汉军铁骑冲得七零八落。

陈武奋起精神,持刀迎战张辽。

不三合,被张辽一戟刺穿胸膛,血染征袍。

当场战死。

吕范见势不妙,急令亲兵举起帅旗,欲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