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李翊的大手,重塑国家经济,发行新(1 / 7)

成都,魏王宫。

时年五十八岁的曹操,此刻已经须发尽白。

他立于殿前的巨幅舆图之前,手指划过秦岭山脉,眉头深锁。

“蜀道崎岖,寸步难行。”

“今我军据有益州,若不通邮驿,政令难达四方。”

“军情又何以速传?”

要想富,先修路。

尤其是西川之地,曹操要想壮大自身实力,必须将蜀地的交通连接在一起。

赵俨拱手道:

“大王明鉴。”

“自入蜀以来,各地文书传递迟缓,往往旬月方至。”

“若不整顿驿道,恐生内乱。”

司马朗亦上前一步,谏言道:

“臣考察蜀中旧驿,多因战乱荒废。”

“依臣之见,当重建亭障,增设快马。”

“便使成都与汉中一线畅通。”

汉中既是川蜀门户,又是蜀地重要的北伐基地。

打通汉中与成都之间的联系,可谓是目前蜀魏政权军事战略的核心。

“善,此事便交由卿等督办。”

曹操颔首,又指向汉中地图。

“此外,刘备虎踞中原,虎视眈眈。”

“孤欲以汉中为北伐根基,须速通关中。”

计划既定,曹操即吩咐手下人执行。

使者持节而至,朗声宣诏:

“魏王有令:拜曹仁为汉中太守。”

“整军经武,开凿山道,以通粮运!”

曹仁单膝跪地,沉声道:

“臣领命。”

汉中太守相当于曹魏的北部地区的军事最高长官,曹操依然习惯用自己的宗室。

待使者退下之后,副将低声问询道:

“将军,汉中群山环绕,如何开辟新路?”

曹仁沉声道:

“昔秦国能开金牛道,我魏中岂无此能人乎?”

“传令!征调民夫三万。”

“分修子午、傥骆、褒斜、金牛四道!

一声令下,蜀地的官军立马开始行动起来。

郊野外,寒风刺面。

里正敲着铜锣,穿村过寨,扯着嗓子嘶喊:

“魏王有令!三丁抽一,修驿开道——”

“魏王有令!三丁抽一,修驿开道——”

跟在里正身后的,是一群官兵。

他们挨家挨户开始抓人。

王家老汉死死攥住儿子的手腕。

“官爷,我家就这一根独苗啊!”

里正一脚踹翻陶瓮,粟米洒了满地。

“曹将军说了,抗命者以通敌论斩!”

里正相当于是村长。

但他的权力远比村长大得多,不仅能够负责管理户籍,征收赋税。

还起到维护治安、调解纠纷等的作用。

本质上是皇权在基层的延伸,具有行政强制力。

所以,曹氏肯定是专门扶持了听话的人上来。

以便配合他们的基层工作。

那里正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自然尽心竭力为曹家人办事。

很快,十七岁的王栓被麻绳捆着手腕,与同乡百余人串成长队,赶往汉中修路。

“快点!磨蹭什么!”

监军的皮鞭抽在裸露的脊背上,王栓肩头的纤绳深深勒进皮肉。

三百民夫正拖拽一根巨木,沿着傥骆道的峭壁缓缓移动。

“啊——!”

前方突然传来惨叫。

王栓抬头,看见同村的李叔脚下一滑,连人带石坠入深渊。

监军探头望了望云雾缭绕的谷底,撇嘴道:

“少个吃闲饭的。”

当日,王栓被安排派去负责凿孔。

他悬在千仞绝壁之上,钢钎一次次砸向岩缝。

虎口震裂的血染红钎柄,却不敢停。

昨日有个少年歇了口气,就被监军一刀砍断绳索……

正午烈日下,一位同村的民夫突然栽倒。

王栓摸到他滚烫的额头,偷偷喂了口水。

待傍晚收工之时,却见那位老乡已经被拖到了崖边上。

王栓不解其意,正欲闻讯。

那监军却开口说道:

“此人害了瘴气,会传染全队的!”

话落,那监军竟毫不犹豫地,一脚将人踹下深涧中去。

王栓见状,死死咬住嘴唇,却不敢发作。

在熬过一个个漫长的日夜之后,王栓与他所剩不多的老乡,迎来了子午谷的雨季。

民夫们泡在泥浆里夯土,夜里挤在漏雨的草棚。

每天清晨,都有僵硬的身体被抬出去。

“第三百四十七个。”

老石匠在岩壁上刻着记号,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王栓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