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有大汉朝廷当靠山,就是不一样(1 / 6)

交州,位于大汉最南端。

自交州刺史张津死后,士燮与他的士氏家族便渐渐接管了这里。

而这一管,便是一百多年。

他们经历了诸侯讨董,群雄割据,三足鼎立。

而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交州却完全透明。

仅仅只在史书上留下寥寥数笔。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士燮本人的政治主张,就是不争霸、不站队、不折腾。

自然不能在中原各路诸侯打得火热之时露脸了。

而士燮本人寿命又长,活了九十多岁。

使得交州全程不曾参与中原事务。

第二点原因,便是士燮家族受限于交州特殊的地理环境。

就算想要争霸,那也是有心无力。

按理说,交州西通巴蜀,北连荆襄,东接吴会。

内部也不乏有交趾郡这样繁荣的郡县,并不是完全没有争霸的实力。

但外部阻隔的客观因素,断绝了交州争霸的可能性。

交州与益州之间隔着云贵高原。

交州与荆州之间隔着五岭山脉。

交州与扬州之间隔着闽南丘陵。

中原想打进交州不容易,交州想要打到中原同样是困难重重。

再加上交州恶劣的自然环境,未得开发的瘴地。

所以交州,绝对不是汉末诸侯敢去挑战的副本。

大家都不会放弃中原的富庶,主动申请到这种地方来。

但偏偏有这样一个人,放弃了荆襄的繁荣,来到了这里的穷乡僻壤。

章武二年,开春。

交州,苍梧郡。

岭南的春天来得比各地都早,湿热的空气中弥漫着草木蒸腾的气息。

诸葛亮一行人沿着崎岖的山道缓缓前行。

马蹄踏过泥泞的小径,溅起浑浊的水花。

交州的山,不似荆州那般峻拔,却更显苍莽。

茂密的丛林遮天蔽日,藤蔓缠绕。

偶尔传来猿猴的啼鸣,在空谷中回荡。

远处,郁水蜿蜒流淌,水色浑浊。

岸边杂草丛生,偶有渔夫撑着小舟划过,惊起一片水鸟。

“……先生,前面便是苍梧城了。”

廖化指着远处低矮的土城墙说道。

诸葛亮并非是一人前来,他毕竟干了几年的荆州牧。

还是提拔了不少心腹起来。

尽管是自己主动申请要去交州避祸的,但原来受过自己恩惠的廖化、刘磐等人。

也主动放弃了荆州大好的发展前景,以及丰厚的福利待遇。

毅然决然,选择了陪诸葛亮同来交州。

士为知己者死,廖化如果没有诸葛亮的提拔,是断不能这么早就崭露头角的。

而刘磐则是前荆州牧长官刘表的侄儿。

他勇猛过人,历史上曾多次侵略艾县、西安县等地,让孙策忌惮不已。

不得不派出太史慈到海昬去压制刘磐。

自刘表死后,刘磐本应该会逐渐淡出政坛。

但诸葛亮到任后,还是提拔了这位“前朝”的骁勇悍将。

何况刘表是诸葛亮的姨夫,两家严格意义上也能扯出一点关系来。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与刘表是连襟,都娶了蔡讽的女儿。

所以,论辈分,诸葛亮确实应该喊刘表姨夫。

何况,诸葛亮一个徐州外来户,能够成为荆州名士。

不跟当地一把手交好,你怎么可能上得了“热搜”,成为荆襄名士?

“大家一路辛苦了,先停下来歇息歇息罢。”

诸葛亮非常感激一路追随他来交州的友人们。

虽然不多,只有十几人。

但光是他们肯来交州这种地方,这都已经足以证明其真心了。

要知道,交州的前身是南越国。

自汉武帝灭南越以后,交州名义上早就归属于大汉了。

可直到东汉末年,交州都归属汉朝四百年了。

可这里,依然被人们视为“流放之地”。

莫说汉朝,

即便是到了唐宋时期,生产力已经相当发达的时代。

统治者依然习惯把罪臣,贬到岭南这种荒凉的地方来。

比如唐朝的韩愈、宋朝的苏轼都被贬到过岭南。

在古代,流放是仅次于直接处死的刑法。

其意图就是希望你能够死在流亡途中。

唐宋尚且如此,更不必说汉朝还未完全得到开发的时期了。

目前,通往交州的路只有一条。

那就是从荆州的零陵走水路,且只能走水路。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条道路能够通往交州。

当然,如果你不介意死在半路上的话。